top of page

台灣樂士錄——人物系列專訪

刊登時間:2021.05.28

隨遇而安,從繁華回歸鄉土—梁安桂

搭著一日兩班往返的公車,經歷一個小時半的車程再步行10分鐘,一片風光明媚的山野裡,座落了磚紅屋瓦與淡色瓷磚搭建的連棟別墅。走近一看,戴著深色棒球帽與一身休閒打扮的梁安桂,正坐在茶几前悠哉地泡茶聊天,過著意外的退休生活。

庄腳囡仔找頭路

笑起來眼睛瞇成線、一口流利台語,說話時帶點靦腆的梁安桂,在故鄉是備受尊敬的大人物。同業讚揚他的小號聲無論是拉長高音或低音滑音,都十分柔順悅耳,旋律詮釋上更為動人。為什麼想學音樂?「因為在鄉下工作少。」為什麼選擇小號?「小號吹起來很響亮呀!」梁安桂直白地笑開來。

 

出生在嘉義縣鄰近曾文水庫的大埔鄉,自小過著天未亮就要起床幫忙農務後才去學校的生活。有天在鄉公所玩耍時發現了閒置的樂器,就自己摸索玩起來。直到14歲時有「四健會」(註1)的哥哥姊姊們到來村裡並教他吹奏,啟動了對音樂的興趣。

 

入伍後,部隊幹部黃俊宏在邊吹笛子邊教唱教軍歌時,發現梁安桂一聽到旋律就能記住的優點,便讓他協助教學。退伍後經黃幹部的介紹,梁安桂來到台中,向白雪舞廳駐場的小號手林相彬學藝,這時才踏上學習之路。

 

「林相彬老師是真正啟蒙我的恩師,吃住都在他家,我是緊跟在他左右學習的。」因為個性害羞,梁安桂用觀察代替發問、打開耳朵地仔細聆聽師父吹奏的聲音學習。過了一段時間沒有收入的他,想著要給家裡錢才不讓父母擔心,於是住進白雪舞廳,過著一邊在舞廳工作、一邊學習的日子。「每天早上七、八點到十點,我就在舞廳隔壁的木材行練習。內容就是吹長音、短音等等基礎。跟林相彬老師學了大概10個月。」

 

1970年,梁安桂在聯美酒店擔任小號手,職涯有了開端。三個月後酒店經營不善倒閉,經人介紹下輾轉來到彰化員林的新月歌廳駐場。半年後命運之神對他拋下了選擇題,使生涯有不一樣的開展。

飄洋過海打拼的羅漢腳

1965年新加坡獨立為國,經過改革後搖身一變與台灣、南韓、香港並列「亞洲四小龍」,前景備受看好。1970年,台灣的音樂娛樂事業正處榮景一片,新加坡企業家王德男想將台灣的音樂娛樂模式引進新加坡,於是委託專人招聘台灣樂隊到新加坡駐場,進而開啟台灣樂手輸出至海外的歷史新扉頁,梁安桂即是參與該歷程的樂手之一。

 

笑著談起往事,梁安桂去新加坡有五次共五年,記得與鄧吉慶、王德芳與藍信芳三位樂手曾一起共事過。當時紀利男(註2)接受新加坡海燕歌劇院的委任成為音樂總監,需要招募兩支樂隊前往進駐,遂請台北歌廳樂隊領班林森田(Mori)幫忙。Mori南下來到新月歌廳,找了熟識的鋼琴手推薦,梁安桂這時收到邀約。

 

去陌生的國家發展不害怕嗎?「人家願意找你就去不錯呀,自己羅漢腳一個不用想太多,而且去新加坡賺的錢比在台灣還多。」梁安桂便答應赴往。

 

「那時候已經有一批人先到海燕歌劇院了,我們是第二批,屬於『香妃樓組夜總會』的樂隊。紀利男老師在出發前一天把我們找來,在楊三郎老師家團練。」視譜能力不佳的梁安桂,明顯地跟不上其他人,讓紀利男很是頭疼。但在一切都成定局的情況下,只好硬著頭皮讓梁安桂過去。到了新加坡後,為了克服視譜的弱點,梁安桂時常徹夜背譜。若是來不及背時,常焦慮地無法入眠。除了背譜,他還每天花八小時練習,腳踏實地把基礎打好。

 

因為工作簽證的關係,在新加坡待滿一年後必須離開,這時恰巧有印尼駐場的邀約,梁安桂答應前往而延遲半年回來。返台後,恩師林相彬處在半退休狀態,示意梁安桂接下他無法應付的場子,梁安桂在遵從師命跑完場後,時間一到又飛去新加坡了。

 

第二次飛往新加坡的他,能力已受肯定,被安排至海燕歌劇院駐場並參與麗風唱片的錄音,曾為憶如、孔蘭薰等人伴奏。但這時卻發生了令他心痛如絞的憾事,「當時父親過世,領班不敢讓我知道,怕耽誤了正在進行的錄音工作,便把消息擱著;家人顧及我在國外,要回台奔喪交通往返並不容易,於是在後事處理完善後才發電報跟我說。這是我一輩子無法釋懷的遺憾。」

從夜總會到電視台

1977年第五次從新加坡回來的梁安桂,開始對生活產生疑惑:難道這輩子就要一直飛來飛去嗎?恰巧有機會來到統一大飯店伴奏,當時有「台灣第一把吉他手」美譽的翁孝良是樂隊領班,梁安桂也在此與陳復明、鈕大可認識。他對統一大飯店香檳廳夜總會優質的演奏環境與高水準的音樂,留下良好的印象,當第六度海外駐場邀約來時便婉拒。隔年結婚,就此留在台北。

 

「只要有人邀約,我可以就去」的梁安桂,某天被人找去台視大樂團代班,多代幾次後就被問:「要不要來台視上班?」梁安桂就此順利進入了台視,並與許治民成為同事。之後有樂隊就有他的身影,例如全民瘋狂的晚間七點LIVE節目《五燈獎》,錄影當天中午就得集合,樂團跟著指揮依譜排練,走完確認調度後,接著就等晚上播出。當時尚未出道的樂壇天后張惠妹,從第一次闖關失敗到第二次闖關成為五度五關的「五燈之星」時,梁安桂就看著她一路過關斬將,蛻變成明日之星。

 

隨著電視台安排,曾出國至東南亞、澳洲等地巡演、踏上台灣各離島。曾領過一年29個月的薪水,出國巡演還有零用金可拿,有著令人稱羨的福利;但電視台工作時常進棚後到深夜才下班、工作合約採年限約聘制、不能到友台兼差等等有著嚴謹的規定,並不是人人都願意配合。

錄音室的點滴

梁安桂錄製唱片的經驗,可追溯至1975年余天《真心的呼喚》專輯,是在新加坡時參與錄音的;1982年受到左宏元的邀請,參與電影《大追擊》主題曲,由陶大偉與孫越主唱的〈歡樂歌〉錄製;還有鳳飛飛〈我是一片雲〉與白冰冰〈毛毛的相思雨〉原曲錄製。印象深刻的,還有加入台視大樂團後與翁清溪合作的錄音時光。

 

寶島歌后紀露霞在1950年代灌錄了二千餘首歌曲,在嫁為人婦後於1991年才拾起麥克風再現美聲。由於早期作品多為黑膠,年代久遠且難尋得、音質也堪慮下,歌迷間湧現了希望她再版專輯的聲浪;就在眾人的期盼與好友翁清溪的鼓勵之下,2006年7月錄製了《紀露霞—五十週年演唱紀念專輯》。此張專輯精選紀露霞二十首演唱作品,全數委託翁清溪重新編曲、指揮樂隊錄音而成。梁安桂柔順的小號聲就重新詮釋其代表作〈孤戀花〉,表現出曲中幽微的綿綿情意;此外,翁清溪曾號召三台樂隊樂手與幾位音樂圈好手組成「台灣爵士大樂團」,錄製《Jazz Walk》系列爵士樂演奏專輯,翻開樂手名單一看,梁安桂即是首席小號。

 

他與翁清溪之間還有一則軼事,「翁清溪老師曾經幫我錄過幾張小號純演奏專輯,其中一張翁老師有計劃,希望余天能答應把他的新專輯與我的包裝成套,變成『買一送一』。後來該張專輯混音完成的母帶竟憑空消失,計劃就此夭折,可惜。」

歸回故里,回饋地方

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重創台灣中南部與東南部山區。當時住在台北的梁安桂,看到故鄉變成災區,激起了想回鄉盡點心力建設的念頭。同年與家人商議下競標取得「大埔山莊」的經營權,就此多了民宿老闆的身份,嘗試著用新的視角發現故鄉魅力,帶領遊客、朋友們感受鄉土之美,帶起地方活絡。

 

回鄉後成為當地最佳音樂顧問的他,還籌組了在地樂團—驚嘆號樂隊。梁安桂提到,回來時接獲演出的需求,便找了朋友與在地樂手組成樂隊。舞台是因應學校推動的城鄉計畫,使用原本是釣魚台的廢棄竹筏加以改造而成。期待樂隊能在好山好水的家鄉中留下如驚嘆號般的美妙音樂,依此命名,負託所願。

 

至於開班授課,他委婉地說大概是不懂如何教學,導致學子興致缺缺,就沒有打算;關於收徒弟,認為自己沒有受過系統化的訓練,深怕誤人子弟也沒有意願。倒是職業樂手會向他請益,像台語的聲調有八聲和華語聲調四聲有所差別,吹奏轉音時需要更費心思琢磨,諸如此類的經驗分享。

我的兒子也是樂手

近年來因身體欠佳必須好好靜養,狀況允許時會吹幾聲小號解饞。當山裡傳出清亮宛如是報喜的小號聲時,村里居民聽到了就知道尊愛的「梁老師」身體好轉,見面時便帶上「梁老師你有偷吹小號喔?」的打趣,像家人般自在地閒聊。

 

梁安桂的兒子—梁志宇也是樂手,沒有刻意讓兒子繼承衣缽,都是小孩的選擇。「我也沒有什麼可以教他的,他現在都吹的都比我好了。」嘴角的笑意帶著低調的肯定。

 

梁志宇是高中時才決定踏上職業樂士之路,「志宇不是讀書的料,只好勸他趕緊找個一技之長來養活自己。他在學習小號時,曾經被「台灣小號教父」畢學富先生的指導是他的福氣,我也很放心。」畢竟環境變遷太快,樂手薪資與工作場數無法跟過往相比,梁安桂也以「天下父母心」之態對後進樂手提出真誠的建議:現在不能只當樂手,最好要會創作才能更長久。

 

面對父親的成就,聳聳肩帶著微笑的梁志宇說:「壓力還好,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努力。」梁志宇除了是台北爵士大樂隊首席小號、參與唱片的管樂編曲與錄音、承接各式各樣的外場工作外,還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Band發行單曲,嘗試著開拓音樂能力範籌,在工作之餘保有繼續玩音樂的動力。

 

當音樂場景悄悄地流行演唱會時,活躍於1950~1970年代的歌手舉辦演唱會的不再少數。為維持音樂調性與時代氣味,往往會找老三台樂手組成的樂隊來伴奏,梁安桂就參與不少,如「2003年意難忘金曲40—美黛演唱會」、「2013年寶島歌后紀露霞演唱會」等等。也從類似主題的演唱會剪影中發現,原是梁安桂吹奏的場次,有不少是請兒子代打,傳承意味不表自明。

 

樂手是近距離閱覽舞台前後百態的工作之一。在梁志宇眼裡,父親嚴謹又隨和——絕口不提他人閒話、重禮貌講規矩,對於工作邀約不分高低不失約,總是靜靜地準備好自己。他也常思考父執輩的樂手們,是如何在過去艱困的年代中磨練自己而創造出經典與不墜。

會上癮的堅持

義大利小號演奏家暨作曲家Nini Rosso,是梁安桂吹奏小號上唯一的效仿對象。記得頭一次出發去新加坡前買了他的唱片,不斷地反覆聽著,用心領會大師小號的音色與技巧詮釋,吸收內化後成為自己的特色。

 

對於小號,他覺得聽起來溫順柔軟、有感情、即使長時間聆聽也不會刺耳吵雜,才是好的小號演繹者;除了勤加練習,擁有健壯的身體與高肺活量,就能隨心所欲、自在吹奏。早期樂師會在舞台上抽菸或嚼檳榔,有時伴奏時還會叼著煙,帶給觀眾不好的觀感,他引以為戒;隨時注意台上台下的禮貌、態度與習慣,才是尊重舞台與音樂的表現。

 

採訪當天,梁志宇分享父親年輕時的照片,相片中那位被說是頭頂無毛、一臉天真燦爛的年輕小伙子,如今已是獨當一面的資深樂手;家中存留堆疊近有120公分高的筆記,翻開印有樂聖貝多芬的那本,泛黃的內頁在經年累月下逐漸脆化,紙張上工整如印刷般精美的字樣,令人難以相信是梁安桂的筆跡,他每翻一頁就想起當年。「背譜時手寫搭配口唸就有印象;抄譜的時候,用剪刀剪掉鋼筆的筆尖,這樣寫起來的筆畫有粗有細才好看。像一拍實心的豆芽音符塗滿時也比較快。那時候鋼筆都是一打一打買的。」

 

謙稱「沒特色,就是最大特色」的梁安桂,走過大風大浪後選擇返回故鄉,過著與山水鄉土為伍的恬淡生活。他與音樂存在著緊繫一輩子的依賴,只要太久沒碰樂器,癮頭便從靈魂出發連結到指尖,驅動著巨大的渴望使他拿起小號吹奏解癮。若為這一生走來的音樂之路下註解,他不假思索的說:「音樂是自娛娛人,如果客人喜歡不嫌棄,自己也喜歡,那就是皆大歡喜了。」

註1:「四健會」源於美國,在民國41年引進到台灣,著重於農村青年的教育,提倡生活實踐教育。詳情請參考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網站 https://www.fourh.org.tw/about.php?id=17

 

註2:紀利男為台灣的流行音樂作曲家、音樂製作人。1971年受邀至新加坡海燕歌劇院擔任音樂指揮暨節目總監,亦擔任麗風唱片音樂總監。飛過去的樂隊分別是在海燕歌劇院的「紀利男九人大樂隊」與「香妃樓組樂隊」,樂手時有變動。

 

註3:台北爵士樂團於1993年成立,團長為翟黑山,團員有:鼓手黃瑞豐、吉他手許治民、貝斯手郭宗韶、鋼琴楊燦明、小號葉蕤、伸縮號朱建章、中音薩克斯風蕭東山,與次中音薩克斯風的莊慶元。後來小號手因故離團,梁安桂受邀加入。

 

 

 

梁安桂

職人位置:小號

 

經歷摘要:

1947年 嘉義出生

1970年 台中聯美酒店駐場,音樂職涯開始

1971年 開始前往新加坡擔任海燕歌劇院「香妃樓組夜總會」樂團樂手,一共歷時五年,期間有參與唱片錄音工作。

1977年 回台加入統一大飯店樂隊

1980年 加入台視大樂團成為首席小號手並大量參與唱片錄音。

2000年 台視大樂團退休,轉往夜巴黎大舞廳、華僑飯店等駐場

2006年 擔任台灣爵士大樂團團長

2009年 返鄉定居

 

 

曾參與過的錄音專輯與藝人摘要:

鳳飛飛、白冰冰、余天、紀露霞、陶大偉、孫越、吉馬唱片⋯⋯等等的唱片錄製,以及翁清溪老師台灣爵士大樂隊《Jazz Walk》1~2專輯。

**若非許可,請勿節錄轉載**

文字:喵妮卡​

出品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MTA)​

文字專訪連載​處​ ​

第一篇 ​ https://reurl.cc/En48n1​

第二篇 ​ https://reurl.cc/a9L05D​

第三篇 ​ https://reurl.cc/gW4k87​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