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樂士錄——人物系列專訪

刊登時間:2021.04.30

奉獻我最好的聲音,唱出生命的故事—林美璊

談起台語歌曲給人的印象,就不得不提貫穿歌曲的妖嬈和音,成了令人難忘的歌曲標記,深深影響一代台語歌曲的聲線表現樣貌。探索這鮮明的聲音背後故事脈絡,就要從流行音樂界裡,樂手與和聲能力兼俱的傳奇人物說起。

你要不要也去考考看?

人稱「璊姐」的林美璊,名字常被誤寫成「美滿」,她開玩笑的說:「我是玉字旁的『璊』啦,幫我更正一下!(編按:發音為ㄇㄣˊ,mén)」「我怎麼有榮幸可以接受訪問?樂手跟和聲很少人會在意,訪問我會有人看嗎?」她點出了音樂幕後工作者的疑問,覺得自己只是把份內工作做好而已。

 

高雄出生的她,父親教授小提琴,幼時和姨媽學鋼琴。正值國中時看著就讀高雄女中的姊姊,日夜提燈苦讀的辛苦而心生畏懼,後來姐姐放棄高中之路轉考至國立藝專(現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就讀並主修小提琴,這件事情就在她心中埋下了種子。國中畢業後,父親問著是否有自信能考進高雄女中,她坦承沒把握,於是聽從父親的建議而踏上追隨姊姊的求學路徑。

 

那天來到學校報名時,眼見預定投考的鋼琴組錄取機率很低,競爭對手又是來自台灣各地優秀的好手。原本就沒有把握的她,轉身跟姊姊說想要報考其他組別,於是選擇了「理論作曲組」。

 

「那時年輕不懂事,並不是說我懂得我的喜好,就不知不覺地走上這條路。」

 

報考的事塵埃落定後,那時正是暑假,學校關閉了琴房,林美璊沒有地方練習竟也不擔心,樂於泡在游泳池裡享受水的清涼與運動的快感。直到姊姊的學長發出著急警告:你妹妹再不準備的話一定考不上!姐妹倆才大夢驚醒,林美璊短時間硬塞先前根本不在意的基礎樂理,死命地惡補著。

 

「考視唱聽寫、作曲是一定要的,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嘗試作曲,只是沒想到是為了應付考試。」她嘴角上揚激盪起回憶的皺褶,回望了年少,「考試題目是將學校提供的歌詞譜成曲,還要寫一份伴奏。此外,面試時現場會有一位教授在琴鍵上彈幾個音,你需要將這個動機發展下去。當我走出教室時姊姊說:『你在彈的時候,教授們好像都在點頭耶!』當下就覺得蠻有希望的⋯⋯。」

 

考試結果出爐,林美璊以第一名之姿錄取,也意外地考上高雄女中。最後她選擇北漂就學,開啟了新的音樂之路。

從樂手變和聲的錄音室傳奇

林美璊在業界以和聲位置最被廣為熟知,只是她跟流行音樂圈的起點是以中提琴樂手身份進入錄音室開始的。

 

「許常惠(註1)老師是理論作曲組主修的老師。因為我是『理論作曲組』,除了學校規定的副修鋼琴,還可以多選修一門樂器。原本已經選了小提琴,但因為學校樂團比較缺中提琴,於是就選了它。爸爸知道了還特地從德國訂做一把中提琴給我當作禮物,至今我依舊相當寶貝。」

 

她分享著,中提琴的功用是在平衡高音與低音,獨奏機會少,是個不突出的位置。生命裡的種種安排,默默地引領她進入音樂領域裡擔任橋樑的角色。

 

1975年她還在國立藝專就讀五專時,姊姊林美瑛已是錄音室弦樂部領班,開始帶領她參與錄音工作,從此與流行音樂圈結下一輩子的緣分。

 

「我們以前的錄音呀是從二軌、四軌、八軌⋯⋯這樣慢慢成長的,那時候錄音是要整個樂團大家在一起錄。」還是弦樂手的她,曾有幸參與過李泰祥大師的《綿延交響詩》演奏專輯與陳揚大師的《躍・鄉土民謠》演奏專輯等作品,留下了難得的弦樂聲響外,更見證了這些影響後世的歌曲誕生。

 

怎麼從樂手跨入和音的呢?「我記得有個編曲老師特別忙,他是劉清池老師。當時常常樂團錄完一首歌後需要現場等,待劉老師編完下一首時,就把熱騰騰的譜發下去練習並錄音。某天在老葉錄音室,一如往常地在等譜,葉和鳴老師播放著剛剛完成錄音的歌,我就跟著哼,突然間劉老師聽見並抬頭跟我說:『欸~你好像可以唱和聲喔!』,所以我是被劉清池老師發掘的。」

 

她參與的第一張和聲作品是《百萬鋼琴》演奏曲專輯,在劉清池老師的編曲製作下,和聲成為一種人聲樂器,在歌曲的前奏、間奏等出現。回顧過往,學校必修課程還包含了合唱課,「每次上課時,在我兩旁的學長學弟都說我可以去唱聲樂。現在想想,如果當時真的去了,或許會影響我對和音的想像以及聲音的表達。」

 

在和聲這條路上,她找過老師學習發聲,大量聆聽古典、流行等東西方的各式作品,發覺到和音在歌曲裡有相當微妙的輔助性。「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從模仿開始。模仿力越強又敢大膽嘗試,就能賦予這首歌合宜的聲音,留給人深刻的印象。語氣跟音樂性的關聯很重要,它可以帶出曲子的生命與活力。」

 

回顧七〇、八〇年代的台語歌曲,和聲依據歌詞意境與旋律鋪陳,延展出如千面女郎般時而妖嬈嫵媚、時而苦情又時而清純等多元角色的發聲,使歌曲個性更加立體鮮明。林美璊站在配合者的角度著手進行和聲設計,達成了襯托歌曲的作用外,也讓和音成為一種聲音記號,更成為聆聽者的生命提示聲,一聽到這聲音就回到過往某段日常片刻,轉化成群眾的共感記憶。

 

前幾年她參與江蕙封麥演唱會而聊起了排練情景,唱到自己唱過的和音覺得害羞。例如〈你著忍耐〉,原曲誕生時正處民風偏保守的年代,帶點妖媚的「啊!」氣聲可是相當大膽的詮釋。彩排時唱著唱著覺得不好意思,還詢問音樂總監是否能省略,結果得到的答案是—那是經典,省略它歌曲的氣味就跑掉了。

 

關於和聲工作的業界點滴,林美璊提到早期的製作人,如邱芳德、張勇強、李富興、陳義信等等老師,都擁有和聲概念,會編寫和聲譜甚至自己唱和音;劉清池老師、吳世勳老師與吳盛智等人是具備編曲、樂手的能力,也都會處理和音並創造出相當具特色的聲音。她是後輩,只不過是在螢光幕前出現頻率比較高而被注意罷了。

 

早期台語歌有一陣子非常流行走3A模式,是由和音演唱第三遍主歌來代替樂器的間奏,並凸顯出和音的重要,而且還能對比出與主唱聲音氣味的不同,會令人覺得沒有聽到和音這段就不過癮!林美璊說:「那時在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唱和音,和聲穿著打扮像芭比娃娃般在舞台後方,隨著音樂輕輕搖擺哼唱著,當唱到第三遍時鏡頭就會照到我們。有次被計程車司機認出來了,還被問說唱歌那麼好聽,怎麼不打算自己出唱片,當時覺得又驚又喜。」

 

不過話鋒一轉,她靜下心來提到,音樂人在面對音樂的時候,所有的設想與行動是為了成就音樂,不是個人。

 

「如果每個人都要當歌手,那麼和音工作誰來呢?」

當許仙變成一朵花

台灣經典八點檔電視連續劇《新白娘子傳奇》,留下了令人回味無窮的音樂聲響。劇中男主角「許仙」的癡情表現風靡千萬少女心,隨著歌聲的牽引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掉了淚,而替許仙唱出一句句動人情意的幕後歌者,就是林美璊。

 

「這齣電視劇的音樂定調為新版黃梅調,需要將流行音樂元素融合其中。感謝左宏元老師的信任交付,我是在錄音室看著劇本、設想角色個性情節與詞曲譜,完成編曲與配唱指導的。那時候想低調,於是在音樂製作名單是用『Formosa』這名字。聽說這齣劇紅到對岸,有網友為了搞清楚是誰是「許仙」的幕後代唱,竟然還找到幕後配音員求證。」

 

聊到過往的錄音室時光,「以前常碰到的狀況是我還在趕第一班工作就接到急件電話,問我今天有沒有空,劇明天要上檔了所以今晚一定要把歌完成,就算是三更半夜他們也願意等。那時候我要寫弦樂譜、編和音譜,還要拉提琴又唱和聲,一個人要做四份工作,忙起來會三天沒空睡覺休息⋯⋯。」

 

1996年「黑名單工作室」的《搖籃曲》專輯中,在音樂製作名單出現過「Formosa」。此外,林美璊還有另一個分身代號—紫色姐妹花,這代號還包含兩位與她擁有深厚友誼的知名音樂人—馬毓芬、許景淳等共同使用。她表示,第一次三人一起唱和音是在劉文正《太陽一樣》專輯裡。後來兩個人變成歌手了仍然繼續參與幕後和聲,考慮到唱片公司的立場,當時正好上映了一部名為《紫色姐妹花》(原名:The Color Purple)的國外電影,於是靈機一動借取了電影名,變成日後三人一起唱和音的工作別稱。

 

「紫色姐妹花」曾在已故知名歌手—薛岳《灼熱的生命》演唱會裡擔任和音。林美璊表示,在音樂路上她受到薛岳很大的鼓舞與省思,因為他曾經也是樂手(鼓手),後來薛岳選擇成為歌手並投入創作,開展不一樣的音樂生涯。當薛岳罹癌接受化療時,他無視身體的虛弱,憑藉著堅強的意志力,全力以赴地舉辦演唱會,達成人生目標,展現出生命的韌度與對音樂的熱愛,這一切都足以立下楷模,令後世敬仰學習。

 

薛岳逝世後的三十年,各界好友決定為他舉辦最後一場紀念演唱會,「紫色姐妹花」因此再次聚首。為了這最後一場,她們費盡心思地打扮妝點,在2020年11月6日的舞台上,「紫色姐妹花」綻放芬芳成為Bling Bling的「紫色閃亮姐妹花」,演唱會上各自主唱歌曲又為彼此和音,開心盡興地在舞台上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能量。

 

「音樂最好玩的是我們聚在一起練習的過程。現在想想,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就是相處的時候。」隨著時代的演進,科技帶領音樂產業從類比走到數位,原本需要聚在一起才能作業的,現在有了網路就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進行。工作效率加快,案子能接更多,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情感卻趨向冷淡了。

和音工作演出經驗的分享

日本電子合成音樂先驅之一的松武秀樹(Hideki Matsutake)主持的「Logic System」電音計畫,林美璊曾參與該計劃在1991年出版《To Gen Kyo》專輯並進行日本巡演。「當時是黃麗星邀請我的,在專輯裡擔任主唱還有和音,演唱方式不像過往,倍感挑戰。如果還有機會再唱一次的話,那首〈One Note Samba〉,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太注重切分音符了。」

 

這次跨國經驗讓她見識到日本人的敬業精神,「記得那時候唱完了在外面等,午餐拉麵已經送到錄音室。明明肚子很餓,拉麵就擺在我眼前,現場的氛圍卻讓你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整體工作告一段落,大家出來一起用餐,那時候我才敢開動,都已經下午快三點的事情了⋯⋯。」

 

在眾多合作的藝人中,她提到每個藝人都有自己的音樂性,需要不斷的推陳出新、自我挑戰,像葉啟田的演出就偏向注重和音與弦樂。早期在東南亞的出國演出大部分稱作秀居多。她從海外秀場,一路唱進歌廳秀、餐廳秀、錄音室與電視台能聽見她的聲音,工作量之大令人難以想像。後來有了學生—莊蕙如、張嫚玲、男歌手謝文德等出現後,是大家一起協力分工完成。

 

談到此,她整理了對和聲工作的想法:要當和音,第一個門檻就是要會看譜,不會看譜就等同於沒有共通的語言。和聲是團隊工作,需要時間培養默契。Leader會先示範語氣、口吻,他一唱大家就要跟,久了就會自然上手,甚至一聽就知道該怎麼配合。和聲必須時時觀察歌手的狀況與聽見旋律拍子的走向,搭聲部時需要立即性的整齊、一致性的聲音表情,並支撐著歌手聲音的厚度,或用不同的聲音與歌手呼應。要怎麼靈活地跟上歌手隨性自由變化的拍子,都需要經驗不斷累積學習。

 

要如何設計出優秀的和音設計呢?「大量聆聽外國不同曲風的作品,從中不斷吸收學習。或許健忘是個好方法,不會被認定的好給綁住,這樣才能不斷創新。」

 

面對大環境的改變,她也聽從建議學會宅錄,「只是我覺得和音,一首歌由一個人的聲音搭好幾軌,跟不同人搭起來的,質感是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聲音色彩,除了頻率的互補、聲音的共鳴、空間感不一樣等等因素融合在一起,會呈現更飽滿更多元的聲音。」

走過死亡幽谷後的生命志向

回想過往昏忙不見天日的時光,汲汲營營地在金錢數字裡打滾而換得的空殼家庭。那天小孩病重送到醫院時醫生說:「你的孩子如果撐不過今晚,就真的走了。」這句話震醒了林美璊,讓她痛定思痛地檢視人生的價值觀。

 

「我家是基督化家庭,當我進入了演藝圈之後就漸漸地離開教會生活⋯⋯。福禍相依,當下朋友們以為是壞事,但一路走來知道是上帝賜予的祝福。感謝神!給我機會重新學著當媽媽。藉著信仰的幫助,開始選擇放下晚上的工作,白天跟著小孩去學校當志工,也因此開啟了合唱團的教學之門。累積至今擁有相當豐富的歌唱教學經驗。」

 

工作團隊來到了攝影棚側拍林美璊的工作記實。在這高規格的音樂節目裡,製作單位展現用心與對音樂的品質要求,邀請了業界數一數二的頂級樂手上台詮釋音樂。排練時歌手想在歌曲裡增加變化,唱法與旋律有不確定時立即向林美璊詢問,她接住了問題並提出建議,給予歌手安心穩定的力量。那天她還因應節目內容所需,以一首歌的時間恢復闊別已久的弦樂手身份,拾起中提琴獨奏,留下了堪稱經典的身影。在後台休息室樂手紛紛討論起那一幕,像是見證傳說實現般的興奮,她則說:「真的好久沒有拉中提琴了,昨晚趕緊苦練,希望呈現出來的音樂是美好的。」

 

當音樂場景從專業錄影棚轉移到日常的教會,互動的對象從音樂職人變成音樂能力參差不齊的老幼婦孺,她的態度與眼神一致,充滿溫柔與堅定。「這是生命給我的課題。透過這些不會唱歌的阿公阿嬤們,我開始學習放下專業的驕傲,引導他們、陪伴他們,一起從不會到會的陪伴。教會的事奉不收費,但是心靈是富足的。」

 

那天採訪團隊來到林美璊老師服事的教會,當時正要彩排耶誕節平安夜的節目。她不厭其煩地引導合唱團成員,提醒拉小提琴的小小朋友們該注意的地方,進行一次次的演練複習。看到有進步改善的地方就給予鼓勵與肯定,這樣的過程她點滴看進心裡,享受真切的感動。

 

回顧一路走來的音樂人生,她細數著:聲音倒嗓過3次,經歷了波折與否定,「感謝一路上所有的朋友相助照應、拉我一把。其實我已經消失在螢光幕前很久,謝謝大家不嫌棄我!最重要是上帝的帶領、看顧,有信仰的力量我才能走到今天,真的十分感恩。」

 

走過泰半人生,接下來她想要活出心之嚮往,「畢竟我是理論作曲組,怎麼都沒有作品?」,她說年輕時想唱A Cappella,還曾經替洪榮宏、潘美辰等歌手編錄過。後來考慮到唱流行音樂的和聲時,需要真音不斷地衝刺而磨損,影響了聲音的清亮乾淨度,且控制力也不如前,「但是我看到Bobby McFerrin自己做的專輯,心裡就想人家都可以⋯⋯。」

 

「如果你的作品裡有生命的故事,那出來的作品會很容易打動人心。所以我希望可以多花點時間,去關心身邊需要關心的人。」

 

秉持著「助人為快樂之本,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在生命旅途裡除了做好工作,也想為一路保守她的信仰盡心力奉獻,用歌聲與音樂敬拜讚美神,還能實質陪伴幫助到他人,這樣生命就更有意義了。

 

「唱歌的人會過去,但是好的作品會不斷地被流傳下來。」

註1:許常惠(1929-2001),作曲家、音樂學家⋯⋯1967年,許常惠與史惟亮於全臺灣進行大規模的民歌採集運動,引發全國性的關注,為臺灣民族音樂研究之重大事件⋯⋯為當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以上內容摘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臺灣音樂館網頁資料,網址如下: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16&c=

 

 

 

林美璊Mei-Mang Lin

職人位置:和音/弦樂/編曲

作品代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男主角許仙之幕後原唱,以及該劇所有角色和音配唱指導與編曲,以及傳神詩歌《輕輕聽》《釘痕的手》主唱

 

經歷摘要:

1956年 高雄出生

1975年 以中提琴手之姿參與流行音樂錄音而踏入業界

1977年 國立藝術專科音樂科(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理論作曲組畢業

1978年 以和聲及弦樂手角色參與電視劇、綜藝節目、秀場、Disney卡通電影歌曲演唱演奏⋯⋯等多領域合作,活躍至今

1991年 赴日參與Logic System《To*Gen*Kyo》專輯製作,擔任女主唱與和音,並參與該專輯於東京、大阪巡迴演唱

1996年 投入慈善社會服務工作,帶領合唱團至醫療機構,用歌聲傳播愛與關懷

2006年 開始參與演唱會和聲

2014年 進入校園授課,傳承經驗

2019年 《來進入我心》專輯製作。同年以「黑名單工作室」成員受邀參與第30屆金曲獎之「特別貢獻獎」觀禮

**若非許可,請勿節錄轉載**

文字:喵妮卡​

出品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MTA)​

文字專訪連載​處​ ​

第一篇 ​ https://reurl.cc/R0WneZ​

第二篇 ​ https://reurl.cc/a9L0dl​

第三篇 ​ https://reurl.cc/5r4kv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