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樂士錄——人物系列專訪

刊登時間:2021.06.18

守護台灣味的一代編曲家—劉清池

氣質儒雅、語調柔和、一口流利台語的劉清池,帶著溫暖的笑容暢談著他的音樂故事。生性低調、生活單純,投入音樂幕後工作逾半世紀的他,是流行音樂圈具有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他的作品陪伴了不只一世代的台灣人,更深深烙印著台灣味,化成這島上人民的群體記憶。

用好奇開啟音樂之路

1943年劉清池在台北艋舺出生。那一年,古倫美亞唱片出版了日治時代最後一張黑膠《台湾の音楽》選輯。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1945年台灣告別了日本長達半世紀的治理。

 

他和音樂的關係從觀察開始建立的。國小上音樂課時,好奇著老師手腳併用踩出的風琴聲,小小的腦袋記下了老師的動作,再利用四下無人時溜進教室,坐在風琴前複製老師的動作,自然而然學成。

 

1960年代以「旋風系列」與「候鳥系列」電影走紅日本的小林旭,這股風潮傳到了台灣,吹進了劉清池年輕的心。「當時小林旭都背著吉他四處流浪,十分帥氣,讓我想也跟他一樣,所以想學吉他。」於是買了吉他與日本昭和時期作曲暨吉他演奏名家—古賀政男的吉他教學書籍,在家研習;「看電影的時候,音樂從電影院音響播放出來的特別好聽。我拿著紙跟筆進戲院,想把音樂記起來。片頭播放時我就趕緊記下音符,等片尾播放時校正。當電影播放完,主題曲的旋律我就會了。」

與鈴鈴唱片出輯

1965年從藝工隊退伍的劉清池,和軍中認識的友人協議一起開音樂教室,「要教打鼓的陳勝吉恰巧是『鈴鈴唱片』(註1)老闆洪傳興的鄰居。當時洪老闆在三重擁有好幾棟相連的房子、錄音室與唱片工廠。當時我們三個人把構想跟他說,他不但慷慨地提供一間空屋給我們,還讓公司掛名音樂教室,以利招生使用。」

 

當時學樂器的風氣不盛,招生困難。洪老闆覺得劉清池的吉他彈得不錯,於是提出一個想法:自己錄唱片吧!1967年,劉清池錄製了台灣第一張吉他演奏曲專輯,「那時候還沒有人錄,我就邊錄邊摸索。樂器配置就一把主奏吉他、一把伴奏吉他再搭配貝斯,演奏曲目以日本歌謠為主。」

 

「推出專輯後,台東正聲廣播電台提出採訪邀請,我就跟洪老闆在前往台東的路途中,順道進入屏東山地門原鄉等地錄音。當時洪老闆就扛著兩軌盤帶的錄音器,選在晚上原住民最輕鬆的生活姿態下,拿起樂器時自彈自唱錄音。錄音時還躲在山溝,避免蚊蟲振翅與風聲影響收音,雖然辛苦,但錄起來聲音格外自然生動。」

 

吉他演奏專輯受到市場不錯的迴響,引來其他公司錄音的邀約。就在專輯越錄越多、口耳相傳下,不久,劉清池以樂手之姿在活躍唱片界。此外,他曾在西門町世界酒店與剛開幕的希爾頓飯店駐場伴奏,與鼓手王裔旺等人共事過;台視長青電視節目《五燈獎》開播時也短暫的擔任樂手。

看書摸索學編曲

當時唱片製作端分成三大區塊:作詞、作曲與編曲。找歌選歌、決定錄音內容的老闆,他就是製作人;或作曲者來教歌手唱歌,也算是製作人。

 

劉清池曾向江明旺學過三個月電吉他精進琴藝,當時江明旺在四海唱片(註2)參與編曲。有天,四海唱片老闆詢問劉清池是否能幫忙編曲,「原本我不會所以婉拒,就在他不斷的鼓勵下,才提起勇氣開始研究。當時台灣沒有相關書籍,就委託朋友從日本代買;雖然不會日文,就憑藉著日文漢字理解摸索。學習時,先辨別每個樂器的聲音與音域,接著是聲部的分配與結合。」讀懂理論不夠,還大量欣賞他人作品、加以分析後才是真正的融會貫通。

 

就在反覆聆聽、研讀、分析、思考下,一點一點累積編曲的能力。他的第一首編曲作品就收錄在姚蘇蓉的唱片裡。直到鄧麗君的出現,才有機會嶄露頭角。

與鄧麗君「隨片登台」

「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在1967年加盟宇宙唱片,該年9月推出第一張專輯,那時她16歲。

 

「鄧麗君第一張唱片還是國樂伴奏,第二張開始就是西洋樂隊了。有次她在中山堂開唱,我的老師江明旺和唱片公司老闆有了摩擦而離開,於是老闆和錄音師龔幸道找上門,他們知道我有編曲,但未必是用我的名字發表。」在這個契機下,從1968年10月出版的《鄧麗君之歌第九集》起,劉清池的名字開始出現在編曲欄位上。

 

鄧麗君因演唱連戲劇《晶晶》同名主題曲走紅全台,接著1969年發行唱片《再會吧!17歲》,正式與青春告別。在鄧父與宇宙唱片安排下,拍攝第一部主演電影《謝謝總經理》,劉清池參與該電影的音樂製作。鄧父顧及女兒還年輕,不適合談情說愛,於是劇情就以能歌善舞的少女遊記為主。拍完後,安排一趟「隨片登台」的宣傳行程。「隨片登台」可說是最初始的巡迴演唱,在電影開演前、放映中段或片尾,讓明星上台演唱幾首歌,藉此刺激觀眾購票進場,是當時的行銷主流手法。

 

1970年鄧麗君、劉清池等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搭著載滿器材的遊覽車出發,從高雄開始逐步往北,為期近一個月。「鄧麗君現場演唱,樂手在旁邊伴奏,台下滿滿的觀眾。乍看之下票房很好,結算時劇院反應許多觀眾是免購票的小孩,因此收到的錢少,但內行人都知道是跑票比較多。」

 

劉清池伴隨著鄧麗君的蛻變,唱片封套上原本的「天才歌星」封號,隨著年紀改為「玉女巨星」;1971年4月,宇宙唱片出版《鄧麗君之歌第二十集》後,鄧麗君即往香港發展,該張也是劉清池與鄧麗君最後的合作。

飄揚的魔音電子琴聲

音樂一直離不開生活娛樂。早期台灣北投溫泉區曾盛行「那卡西」,自卡拉OK興起,那卡西從溫泉區出走到台灣各地。原本一人演唱一人伴奏的那卡西,在七〇年代初逐漸被一人自彈自唱的電子琴取代,並在西餐廳與宵夜場廣為流行。

 

當時朋友買了電子琴擺在自營的「竹葉青餐廳」,想找劉清池來彈。「當時的電子琴琴鍵有上下兩層,一隻手彈旋律、一隻彈和弦,腳要同時踩踏鍵控制Bass與鼓的節奏。那時我還不會彈,看了構造摸索一下就大概知道了,比較難的是要熟悉音色。」後來電子琴的結構研發得更完善,在他的辛勤練習下,彈起來就更得心應手。

 

因緣際會下,1973年豪華唱片推出電子琴演奏樂黑膠《綺麗電子琴之旅》,劉清池成為該類演奏樂專輯第一人,推出後深獲大眾喜愛,當時他便利用錄音空檔為多家唱片公司錄製電子琴唱片。他指尖下的琴聲,富有魔幻般顫抖的聲線與高辨識度的音色,旋律中流露出獨樹一格的氣味。「因為我是一個人彈一個人錄,不管是節奏還是旋律,情感都一致,聽起來似乎更容易打動人心。」

 

後來有唱片公司為了銷售量出奇招,將原本風景畫的封面換成清涼裝扮的美女圖,用換湯不換藥的方式刺激買氣。當時民風保守,有親友看到了,誤以為音樂跟封面一樣走香豔風使他哭笑不得,成為一則趣事。

 

從黑膠封套上寫著「四聲道/電腦魔音琴/劉清池指揮編曲」,到卡帶CD封面印著「雙立體電子琴」「江湖走唱音樂」「雷射環繞音效」等字樣,彈奏著世界民謠、電影歌曲或時下流行歌等的演奏樂,唱片長銷數十年。至今在音樂串流平台上搜尋:魔音電子琴或電子琴老歌,就能找到它的徒子徒孫。這橫跨近40年的旋律,也化為一股屬於這島嶼的氣味,紀錄了時間的味道。

不為人知的錄音室故事

早期的錄音室是用五線譜。當總譜寫完後,因各樂器演奏段落不同,需要依樂器再手謄分譜,完成一首曲子的譜往往要好幾天;後來有了複寫紙,分譜的速度有快一些。錄音結束後,費工的分譜就如同廢紙,失去作用。

 

「翁清溪從美國學成歸國後,將簡譜帶進錄音室。當時有參與錄音的我看到了,開始想:簡譜比五線譜更簡潔,可以把樂器都寫進去,和弦用代號表示,這樣就是不用分譜的總譜了。」當有影印機時,早已固定是A4規格繕寫的簡譜總譜,錄完音譜能留也好收納,便開始大量流傳。這就是台灣流行音樂圈慣用簡譜總譜的由來。

 

起初,除了編曲還要指揮樂隊錄音,遇到中秋節至農曆前年的大月,一天要錄四張專輯,忙到無法再指揮;所幸錄音班底都是有默契的電視台樂隊,劉清池也熟悉信任樂手,便放心趕編曲不再指揮了。時常一心二用的他,在編曲時還能同步細聽樂隊錄音。這看似超乎常人的能力,有天引發他的擔憂,「每天都過著作息不正常的生活。再這樣忙下去,賺的錢遲早會變成醫藥費;再來,一直忙工作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不是我所願。」

 

劉清池在43歲時舉家移民澳洲,企求換得單純的生活,那時正是台灣唱片業最繁華的年代,仍有大量案件期待他承接。剛移民過去時因為人生地不熟,一切尚未步入軌道還有空檔回台灣,一回國工作立刻找上門。後來案件就集中在返台停留的2~3個月進行,維持十幾年的台澳週期往返。

 

「為了家庭,時間到,就要回去,這是我的原則。可是工作不一定每次都能在停留台灣的期間完成,於是到澳洲接著做。當時澳洲只有郵局能傳真,是太太開車去將寫好的譜傳真回台灣,我在家電話聯絡並繼續寫譜。通常一天要跑好幾趟。」

編曲的藝術

編曲是整合器樂與人聲,豐富歌曲內容的聲音設計。關於編曲,劉清池認為:第一、讀懂歌詞,感受旋律。歌詞是一首詩,需要深究字裡行間傳達的意義,再思考歌詞與旋律的結合。如果能接收到歌詞表達的情感,編曲時就容易展現;第二、把握聲音特質。了解歌手的音質與唱法後,再著手樂器的搭配。

 

「編曲不是天馬行空,是有根據的。當你能尊重歌詞的內涵,編曲時自然會有方向。只在樂理結構或聲音上做文章,是無法直搗人心的。」

 

例如經典歌曲〈愛拼才會贏〉的誕生,正是台灣經濟快速發展之時,歌詞鼓勵著失意不得志的人要正向面對未來。因為如此,他在編曲時考慮的,就是讓人有積極向前的感受;前奏先一小段如內心煩躁焦慮的密集鼓點,接著踩著堅定腳步的咚咚鼓聲象徵勇敢邁進未來,透過聲音表達心境轉換。「當時葉啟田聽了就說:『光聽到前奏就覺得是振奮人心的好歌!』」

 

因爲戲劇《天橋上的魔術師》與Podcast《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的引用而受到注目——1988年江蕙作品〈你著忍耐〉,歌詞視角著重愛情與麵包。雖然相愛,但為了將來還是得顧及生計,希望對方能諒解;歌曲前奏用混亂的聲響代表五味雜陳的心情,然後由和音唱出聲聲呼喚:你著忍耐,儘管無奈,對未來仍要有期待。這些情緒轉折都藉由編曲呈現,作品問世後,獲得市場廣大歡迎。

 

活在當下,作品才能貼近社會。劉清池表示,台語歌早期充斥苦情的原因,爬梳歷史就能明白。當時是農業社會、民情純樸,編曲結構就相對單純;對照現下的台灣,環境比過往複雜,生活多了機械等各式聲響,這些都反應在編曲者的生活經驗裡,促使不和諧和弦出現在歌曲中。當不和諧和弦與主和弦緊張的關係消弭時,歌曲就變得更好聽——這就是音樂反應時代的證明。

台灣歌謠的滋味

還是樂手的劉清池,在老葉錄音室與當時知名編曲家林禮涵(註3)相識。「有次閒聊,林禮涵對我說:『以後台語歌編曲的棒子就交給你了。』」那時二十幾歲的他,一諾千金地答應了。

 

台灣1950年代第一波歌廳秀興起。那時淡水河上游唱著大量引用日本歌曲調填入台語歌詞演唱的混血歌曲,淡水河下游唱著上海時期的華語歌,廣播也在這時期走入大眾生活,成為重要的娛樂之一。他回憶著,台灣早期沒有華語流行歌是粵語歌,後來才有華語歌流通。模仿美國鄉村歌曲(註4)的校園民歌,為台灣流行樂帶來語言、製作、風格的分野。

 

「早期的音樂製作沒有語言區分。那時陳志遠跟著我在錄音室工作,後來校園民歌起來了,他就轉去做華語唱片。」面對華語音樂的來勢洶洶,他想起前輩的託付、忠於內心感受,最後留在台語音樂圈,「台語歌比較能引起我的感動,跟生活的一切有連結。」

 

校園民歌後的華語音樂,製作團隊年紀偏輕,台語歌製作團隊以當時線上的資深音樂人為主,沒想到日後產生了「年輕等於華語,老邁屬於台語」的刻板印象。記得有次,某位華語製作人來錄台語唱片,找他擔任編曲,年輕樂手拿到樂譜後直接寫上「草」字,製作人看到了跟樂手說:我要的是「本土味」,不是「阿草仔味」。

 

劉清池認為,音樂呈現的生命際遇切面,沒有等級差別。「台語歌是台灣人的文化、台灣人的心聲與台灣人樸素的情感。倘若覺得音樂有高級或低俗的差別,那是不正確的觀念。」

 

「寶島歌王」葉啟田活躍於六〇至八〇年代,演繹過多首經典台語歌曲。自1987年《男性的本領》專輯起,即是劉清池擔任編曲。而其歌涯代表作之一〈愛拼才會贏〉的驚人好成績,讓當時的唱片公司想透過編曲推出多種版本,趁勝追擊。「唱片公司問我,我不願意,因為一首歌就是一件藝術品,不是大量複製的商品。」

毋免驚,我會陪伴你

若流行音樂是一顆岩石,它的前世今生即是時間之河上游的一顆漂浮塵沙,順水而下、滾動沈積,是經年累月才形成的。「如果一直否定過去的歷史文化,那要拿什麼建設未來?根基在哪裡呢?」

 

對劉清池而言,音樂讓他了解人的各種生命姿態。「音樂像信仰一樣,是進入生命與性靈結合的依歸;音樂的感動不分國界、語言、人種、身份、貧賤。音樂是藝術,而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

 

年少時愛逛書店,鍾愛哲學書籍,用閱讀打開心靈之眼。當他由繁華的市中心走到淡水河畔、市郊與醫院,看到孤苦無依、貧困、病痛纏身的人們,深刻體會且牢記在心;他對人的關懷體貼,在音樂裡毫不遮掩地展現。無論是演奏專輯或是編曲,他的作品就像一雙寬容溫柔的大手,承接住每顆需要傾聽陪伴的心靈。

 

劉清池的電子琴專輯在七〇至八〇年代,是藍領階級日常裡不可缺少的生活樂聲。「倘若我的作品,能成為在他們的辛苦勞動中陪伴心靈的聲音,那就是我投入音樂最大的目的與安慰;我不知道目的是什麼,但最起碼讓你覺得走這條路很有意義。」

 

「音樂不管華麗還是簡陋,如果作品內涵沒有良心與靈魂時,這音樂是不值錢的。」他認為,縱使只有一個人喜歡也無妨,只要有人因此得到鼓舞安慰,日後能幫助更多人,那首歌就有存在的意義。時至今日,持續投入音樂工作中。

 

在音樂路上逾半世紀,經歷了台灣流行音樂的風華轉變,歌曲對於劉清池來說是乘載土地的芬芳、展現人性、紀錄時代的藝術品。「人生的經歷能體會很多音樂的內涵。音樂是無形的,你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它卻實在地打動我們的心。如果音樂能建立在我們的生命裡,那它就是人精神裡不可或缺的米糧。」

註1:鈴鈴唱片是台灣戰後第一家生產山地流行歌唱片的唱片公司,唱片出版時間為1961~1979年止,曾出版過盧靜子、陸森寶等人的作品。相關資料請參考以下網址: https://ihc.apc.gov.tw/EJournal/EJournalCat/353

註2:四海唱片成立於1955年,將國語流行音樂推廣到東南亞、走向國際。

http://www.pmdb.org.taipei/musichismain?uid=2&pid=281

 

註3:林禮涵為台灣戰後時期知名的爵士鋼琴樂手與編曲家,有「葉俊麟+林禮涵+洪一峰=臺語歌曲的絕配」的形容。《台灣樂士錄》第五集之受訪樂士—楊燦明,曾經向他短暫學過鋼琴。

 

註4:美國鄉村歌曲源自於1920年代美國藍領工人階級的音樂,融合傳統民謠、福音、藍調、流行音樂等多種音樂類型,曲調清新具鄉土味與平穩的敘事性旋律而廣受歡迎。

 

 

 

劉清池

職人位置:吉他、電子琴、編曲

專輯摘要:吉他演奏樂專輯、電子琴演奏樂專輯—「難忘的電吉他旋律」「魔音琴」「江湖走唱音樂」「雷射環繞音效」系列演奏專輯等。

 

經歷摘要:

1943年 台北市出生

1967年 以吉他手身份開啟音樂職涯

1968年 開始編曲至今

1986年 移民澳洲,並參與台灣唱片工作

2010年 葉啟田《愛拼才會贏》巡迴演唱會編曲

2017年 葉啟田《驀然回首》巡迴演唱會編曲與樂隊指揮

 

 

曾參與過的錄音專輯與藝人摘要:

鄧麗君《謝謝總經理》《鄧麗君之歌》第9集~第20集、盧靜子《台灣山地民謠精華 2》、高勝美《山地情歌》《太陽雨》、葉啟田《男性的本領》《愛拼才會贏》、江蕙《惜別的海岸》《你著忍耐》、文夏、姚蘇蓉、俞隆華、郭金發、余天、謝雷、倪賓、李佩菁、陳小雲、陳盈潔、洪榮宏、方瑞娥、龍飄飄、詹雅雯、阿吉仔、黃妃⋯⋯等。

**若非許可,請勿節錄轉載**

文字:喵妮卡​

出品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MTA)​

文字專訪連載​處​ ​

第一篇 ​ https://reurl.cc/0jZVLx​

第二篇 ​ https://reurl.cc/En1qEm​

第三篇 ​ https://reurl.cc/1YGnR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