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樂士錄——人物系列專訪

刊登時間:2021.05.21

忘情於音浪之中的不老爵士鋼琴家 — 楊燦明

1993年上映的電影《倚天屠龍記》,片裡張三丰在打鬥中教會了張無忌太極拳的奧秘—忘,那是將所有招數融會貫通後化無,依當下情勢、不拘泥格式的借力使力、順勢反擊的集大成之技。忘,也是他方的頂尖之術嗎?在楊燦明身上,或許能推敲出答案。

祖傳三代的手風琴音樂家

台灣唱片業約在1976年後開始,才看見樂手姓名印在唱盤封套上。在那之前,早有一群功力深厚、武藝高強的樂士們,已在音樂武林中闖蕩並掙得一席之地,楊燦明即是其一。

 

在網路搜尋「楊燦明」之名找到了一則影片,他穿著白襯衫與黑西裝外套坐在鋼琴前神情陶醉地彈奏著,信手捻來的每個音符都擁有豐富的生命力,飛躍到視聽人的耳裡而深具魅力。除此之外,僅是唱片購買連結,難以找到些關於他的蛛絲馬跡。

 

相約那天,歲月在他的頭髮上留下銀白色的痕跡,一襲黑衣,瀟灑如風的來到現場。坐定之後,他緩緩地喝了一口咖啡,宛如是吞下一股運走全身的真氣,將氣運回丹田般後停住,接著納氣、說起。

 

在台灣流行音樂界中以「小隻(台文:細隻sè-tsiah)」名號遊走江湖的楊燦明解釋著,「出道的時候,和一起工作的樂師年紀相較起來我最年輕,而且體格又偏瘦小,前輩們因為這樣就叫我『小隻』。」

 

他與音樂的淵源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起點,父親向美軍購買了大量的二手樂器,以手風琴為大宗,原本開飯館的祖父因此改開樂器修理店。自小家中就有滿坑滿谷的手風琴、木琴等為伍,伯叔輩都是手風琴彈奏高手,伯父楊昭榮更具有「台視大樂隊第一鋼琴手」之美譽。

 

父親見他不愛唸書,鼓勵他學習一技之長,「小時候在家就看見叔叔伯伯們,時常一身西裝筆挺的出門彈奏手風琴,帥氣瀟灑的模樣我好喜歡,讓我也想跟他們一樣。」就這樣,楊燦明踏上追逐夢想的音樂之路。

 

楊燦明在學習音樂時先從「聽」開始,他調慢了唱盤播放的速度,反覆地聽曲抓音練習。待聽久了練出聽力又能精準地抓音後,才恢復到正常速度播歌。

 

學會了手風琴,先是在廣告宣傳車上當了十個月的樂手,「我差不多是16歲出道的。那時,賣味精或賣醬油的宣傳車,會有一名歌手拿著麥克風唱歌搭配一名手風琴樂手,我們就邊彈邊唱跑全台灣。」這是楊燦明的職涯開端,之後他還曾背著手風琴,到西門町的酒家彈奏過。

 

「那時候資源不夠,有地方練習變得相當重要。我做場子不挑場,只希望有地方彈就好。」

都是因為忘記

楊燦明以鋼琴聞名,在那之前曾是一名鼓手。當時,台北市新生北路靠近圓山的路段,住了相當多在美軍俱樂部樂隊工作的菲律賓樂手,「我是向菲律賓樂手Romy Young老師學習打鼓兩年,學成後開始接場。」

 

美軍俱樂部戒備森嚴,裡頭演出的樂團業務是由菲律賓樂手負責,要進去除了靠實力還得靠關係。楊燦明就因為曾和Romy老師習鼓,才有契機進入擔任樂手。「我到過高雄左營、台南,以及台北的美軍俱樂部待過樂隊,像圓山飯店隔壁的63俱樂部,聽眾就是以士官為主。美軍撤退之後,這些演出場地也跟著不見了。」

 

因為忘,讓楊燦明不得不想辦法延續音樂生命。「我當鼓手的時候,常常做場結束回家才發現忘記把鼓組零件帶回,出門又要帶很多東西,真的覺得好麻煩。後來才開始學鋼琴,因為鋼琴只要人到了就好,這樣就很簡單。」

 

楊燦明的鋼琴是先從古典樂開始,不過只上兩堂課。「我是跟父親的好朋友—編曲家林禮涵先生學鋼琴的。彈了差不多十頁的拜爾就不想去了,覺得彈出來的東西好死板好無聊。」後來他憑藉著喜歡找到學習目標,善用想像力讓音樂的表情變得生動活潑,「我喜歡變來變去,例如拍子加快或移調,這樣音樂才有趣,不會只停留在一種模式。」

 

當鋼琴學成之後,他的琴聲飄揚至台南的遠東舞廳、華都舞廳與西門町夜巴黎大舞廳,後來也走進中泰賓館、統一大飯店等等多家飯店夜總會彈奏。當時飯店夜總會節目的安排,是有一組樂隊與一組合唱團彼此交叉上台,一共做滿四小時。「合唱團就是每個人都要會唱,樂隊是替歌手伴奏或彈奏適合客人跳舞的曲子。」除此之外,為了吸引消費者,飯店會邀請外國歌星或知名藝人來開節目表演,稱之為「Floor Show」,是在客人進餐時登台表演的。Floor Show是表演者會自帶套譜請當地樂隊伴奏,套譜難度都相當高,往往拿到時練習次數不多需要很快上手,所以視譜能力很重要。

 

楊燦明眼神迷濛,翻出了悠久的記憶,「我和黃瑞豐在當兵之前就認識了,第一次合作是在第一大飯店,當時的樂隊領班是張毅先生,是一位很出色的小號手,之後和黃瑞豐在錄音室幾乎天天見面。和薩克斯風好手蕭東山(註1)則是當兵同梯,一起待過左營的海光康樂隊。退伍之後和苦瓜(許治民)、蕭東山、老三(侯樂里)以及兩位菲律賓資深樂手,一起在台北星船酒廊駐場。」1975年時楊燦明以Organ樂手之姿與Masa曾組過「2001合唱團」在希爾頓飯店駐店演出過。

追求自由的音樂靈魂

電視台樂隊一度是樂手們最高的工作目標,不過在時代潮流變化下,產生了新的選擇—錄音室樂手。

 

「我曾經到電視台錄過西洋歌、國語都有。有一次錄影在等歌手,當時天氣很冷還等到天亮。就那次開始,就下定決心再也不進電視台上班。管理方式跟軍隊一樣十分僵硬,還要等通告隨時待命,讓我覺得很不自由。」

 

後來楊燦明投入音樂表達與時間彈性的錄音工作。當時錄音技術處於類比階段,錄音軌道有限,就相對考驗樂手的穩定度,只要拍子不準的就跟錄音室無緣。「我在錄音的時候幾乎很少出錯,而且短時間內能給出獨特、有趣的樂句,速度又快、效果好,所以自然而然地工作開始變多。」

 

說起錄音工作,當時最常跑的錄音室有三個地方,一個是位於南海路外國人開的錄音室(註2),一個是和鳴錄音室,第三個則是設備最好、位於台北大直的救世傳播協會德韻錄音室。後來唱片需求大增,才慢慢地有其他台灣人開業的錄音室陸續誕生,例如佳聲錄音室。當時主要錄音的貝斯手有三位,先是葉天賜、黑點(沈宏碁)與後來的阿昭(郭宗韶,註3)。葉天賜是國語為主、台語較少,黑點是專攻台語,而阿昭則以校園民歌之後的國語歌為大宗,這三人楊燦明都跟他們在錄音場合經常碰面。除了流行歌曲外,楊燦明還參與過溫隆俊老師的兒歌作品錄製。

 

當時編曲家多、樂手少的錄音情況下,唱片公司為了追求好品質,如果發不到心目中理想的樂手來進行,就會選擇延期錄音。「像李泰祥、劉清池、柯銅墻、溫隆信、溫隆俊、張弘毅、陳志遠⋯⋯等人,編曲家眾多,都需要樂手來彈。剛開始陳志遠也有找我,但是實在分身乏術。後來,另一位相當好的鍵盤手陳玉立退伍了,陳志遠就找他一起搭配,我就比較少錄製陳志遠的作品了。」

 

在錄音室工作期間,他最難忘跟江蕙一起錄音的情景,「江蕙是少數可以跟樂隊一起同步錄音的歌手,因為她早期有那卡西的經驗累積,唱的好又穩。」

 

從雙軌錄到多軌,楊燦明未曾留下一片錄音專輯成品。對他而言,錄製的樂句在發聲後就是過去,不想耽溺在過往,隨時準備在下一次彈奏時能孕育出新的樂句更為重要。

 

科技的進步,讓唱片錄音工序演變成能個別分軌錄音,歌手與樂手不用再同聚一堂才能執行工作時,楊燦明走進錄音室、戴上了耳機,正當要開始敲下琴鍵時,發現耳邊傳來的鼓聲是預先錄製好的,一眼望去只有冷冰冰的隔音牆、錄音設備、他、鋼琴以及眼前的樂譜,無法與有血有肉的樂手互動時讓他相當難受。之後就開始減少踏入錄音室,他堅持「音樂就是要大家一起玩才對」的理念,日後也偏向選擇有人一同進行的Live下參與錄音。

我的武功秘笈

是否有登門求學的徒弟呢?他有感而發,「以前的學生是跟在你身邊,用跑腿、相處跟你學技術;現在都是學生付錢跟你買技術,出了門就不關你的事了。以前的學生教出來比較有感情,我比較喜歡以前。」

 

只要是音樂,就要打開心胸暢快地接受欣賞,「你不能挑音樂,古典、爵士、鄉村⋯⋯都要聽,這樣才能打開想像。」接著又補說,「不過,我還是最喜歡爵士、拉丁跟古典樂。」

 

相當熱愛練習的楊燦明,透過意念將想法交付於指尖,敲下每一個想像的音符,在無拘無束、沒有極限的音樂浪潮裡,嘗試著各種意想不到的變化與節拍的試驗過程,讓他樂此不疲、無法自拔。「沒事的時候我就在想,彈出來喜歡的會趕緊用紙筆寫下,要不然一下子就忘記了。」只要一有新的音樂獲得,當天就是完美的一天。

 

「我曾經看過外國的樂譜,拍子是寫八分之七拍,怎麼想都無法想到這麼有趣的拍子,最厲害的還套在十分通俗的歌曲,怎麼會有人如此天才!」他的表情像個孩子般純真快樂。

 

對於伴奏與讀譜(五線譜)的關係,他分享多年累積的心法:拿到譜的時候,要讀懂主旋律的走向,再判斷哪裡適合插音來添加旋律色彩,或者退讓空間給主旋律先行。和弦是陪襯的,歌曲需要主旋律的帶領,線條才會立體清晰。

 

工作時有發生什麼難忘的事嗎?對他來說,認真面對音樂、享受當下的彈奏比較重要。

 

「如果你對音樂有興趣,除了用它謀生之外,一定還要花時間探索它、練習它、堅持它。對於音樂詮釋的個性上,做最自然的自己就好,不自然一切都免談。另外,數學概念很好的話,對音樂彈奏也很有幫助喔!」

 

說完這話後,他像是搭上了觔斗雲般飄飄然地離開座位,迫不及待地要玩一玩身後的古董鋼琴。

 

「我準備了三首Jazz,都可以彈嗎?」

註1:蕭東山,為流行音樂界知名的薩克斯風演奏家,曾為華視大樂隊的樂手,後期成為樂隊指揮,灌錄過如鄧麗君、江蕙、張惠妹等等無數巨星唱片。目前是全心投入信仰的牧師。

 

註2:《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一書寫道,「許石團隊錄音的地方在南海路的美新處林肯中心,是美新處電臺的所在地⋯⋯(P.108~P.110)。」與楊燦明受訪所說為同處。

 

註3:楊燦明表示,郭宗韶的別名寫法與唸法應以台語唸「阿昭」為準。早期樂師們使用台語為主,一時想不到「阿韶」台語如何說,就在「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的不成文讀字法則下,「阿韶」變「阿昭」,並非「阿嬌」。

 

 

 

楊燦明(小隻)

職人位置:鋼琴、手風琴

 

經歷摘要:

1948年12月25日 台北出生

1963年 學鼓,開啟音樂之路

1965年 開始學鋼琴

1964年 音樂職涯開始

1994年 台北加州陽光音樂餐廳駐店樂手

2014~2019年 墾丁夏都駐店樂手

2008年起至今  台北晶華酒店駐點演奏

 

曾參與過的錄音專輯與藝人摘要:

李泰祥《鄉土・民謠》2、劉藍溪《小時候的願望》、陳明韶《傘下的世界》、丁曉慧《熱帶魚》、張國榮《寵愛》、蔡琴《出塞曲》、官靈芝《頭擺的你》、翁清溪老師台灣爵士大樂隊《Jazz Walk》1~2專輯⋯⋯等等,以及參與過鄧麗君、鳳飛飛、洪榮宏、劉家昌、江蕙、高勝美、葉啟田⋯⋯等人專輯。

**若非許可,請勿節錄轉載**

文字:喵妮卡​

出品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TMTA)​

文字專訪連載​處​ ​

第一篇 ​ https://reurl.cc/bXD42r​

第二篇 ​ https://reurl.cc/Nr41p5​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