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一次東港迎王

話說「人在江湖走,學長要有」!會有機會參與這次迎王,一切都是因為學長,孜孜不倦、堅定且熱愛的家鄉文化,在臉書中細說宣導這迎王祭典禮的細節禮儀。心想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如果不是這次親臨參與,都不知道學長好威!迎王真的很厲害!


‪‬東港以漁立業,迎王是全鎮大事,港口被回來參加迎王的船塞滿了。「過年可以不回來,但是迎王一定要回家」這句話是東港人心中的共同信念,也是應證這事在鄉民心中的地位。三年一次的東港鎮之全民運動,以天干地支的歲次命名,計算單為「科」,所以今年即是「戊戌正科」。我想這個「正」,應該是種聲明,像是僅此一家、絕無分號的概念。迎王的意義,在於一種對於天地無形力量的敬畏與感謝。一般認知裡,海上的守護神明是媽祖,但是學長解釋著,以漁業為生的鄉鎮,大部分都是功奉王爺居多,因為王爺才有兵將能打仗防護。


在祭典前一天就抵達的我,從左營搭往東港的巴士途中,即見旗幟一路迎接。抵達時前往民宿路上所經的家家戶戶,不是在門前掛上紅帳布條印寫著迎王相關的字語、亦掛著印有「戊戌正科」字樣的吉彩燈籠,就是已經「案桌」好,只差沒把鮮花素果等就位。走在路上能充分感受到的迎王喜悅,是鎮上每個人純然歡喜的動員參與。


與學長會合之後,開始!



祀奉溫府王爺的東隆宮是祭典主要舉辦地,那醒目以純金金箔打造的黃金牌樓是地標、亦是信仰堅定的象徵,在蔚藍天空下顯得特別耀眼奪目。「盼望風能小一點,讓出海捕魚的家人們都能豐收安全回來。雨,一定要下,這樣萬物才能生長,只不過請下小一點,才會不成災」的寓意,牌樓上獷勁有力的「風調雨順」題字,就這樣藏著對天期許的心願、庇佑鎮民。牌樓前還有個王府戲台,據學長說當迎王正式開始時,這戲台要一連八天24小時不間斷的演出,哇!民俗表演馬拉松呀!當我驚訝之時,學長又告訴我,這個還不算什麼,當溫府王爺誕辰時,這戲台是要連演將近40天的戲!Wow!狂!


祭典中最大象徵物王船,在向溫府王爺請示後擇選吉日建造,在王船大爺的監工下完成,華麗神聖地靜置在王船廠裡。王船隨著當地居民的經濟發展,也由原本的紙紮變成木造。船上豐富且寓意深遠的圖畫,也有故事可說。在早期知識傳遞尚未普及之時,信仰也肩負了教育功能,船身彩繪內容以「人心四不足」、「三餘」和八仙為主。


四不足來自民間傳說,為「漢武為帝欲成仙,石崇鉅富嘆無錢,嫦娥照鏡嫌貌醜,彭祖焚香祝壽年。」說著當上皇帝的人擁有致上無高的權力還不滿足,還希望自己能成仙;當代首富還覺得自己好窮,想要擁有更多財富;已經是人間美女的嫦娥,看到鏡中的自己覺得醜,還想要更美;已經活到820歲的彭祖,焚香祈求還可以再活久一點。貪與過度的慾望,提問著人心為何不知足。「三餘」則是財子壽,也是熟為人知的福祿壽,可以多點錢、有小孩、活久點,反映著人生期望。四不足與三餘也常見於廟宇屋簷上,以剪黏或交趾陶方式呈現。


‪船頭彩繪。上面是財子壽,下面是雙龍搶珠。而中間的圓圈,等到請王確定後就會填上王爺的姓氏喔!‬


而屬於道教文化活動的迎王,因道教宗源——老子崇尚自然與平衡,也將其精神落實在彩繪上,在船頭可以看見「雙龍搶珠」的圖案,船尾則是「雙鳳戲芙蓉」,有龍有鳳,象徵陰陽均衡。在王船上還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人偶佇立著是這艘船的水手,有趣的是仔細一看,這人偶的裝扮還有外籍人士喔,因為現在東港許多的漁船都是移工來幫忙的,是不是很反應現況呢。


王船四周還擺著許多縮小比例的屋舍動植物模型,學長說那些都是備給眾王爺的日常生活所需大小品,約略有800多種。在祭典最後一天「送王」當日裡一一唱名後放在船上,而且都是有專屬位置,不是隨便放的喔。


而四處掛有的七彩燈籠,跟彩虹顏色大不相同,順序分別為金、紅、黑、綠、藕(淡紫)、白與藍組成,象徵著共持迎王祭典的七角頭。七角頭是東港鎮最初的七個庄落,小琉球原本也是一員,但因每次迎王時會因海象不佳、漂洋過海等不易,再加上島上經濟改善等因素於是退出東港迎王,而自有著屬於島上的迎王祭。小琉球的缺,最後埔仔角補上。這七角頭抽籤擲筊決定每科負責的迎王事務,在送王後的三天公布結果。七個庄落也有自屬角頭廟,這廟出巡的隊伍組成也有各自職稱任務。最特別的,是這職務是世襲,學長家歷經三代轎班。附註一提,迎王儀式的任何職務都是無給職。


為了文化傳承,東港迎王祭還有故事導覽館,如果想要知道更詳細的歷史軌跡,可以在此駐留聆聽講解。一路上聽著學長的解說導覽發覺,「東港迎王」是十分有組織且規律嚴明清楚的活動,每個動作、每個道具器材的存在都有緣由,而不是只有裝飾充場面而已。例如「放告」牌,當此牌一放,才開放給陰間遊魂向王爺伸冤稟報。


看完了黃金牌樓、王船廠與故事館,跟著學長的腳步來到東隆宮本人面前了。進廟有順序,要進龍門出虎口。廟殿中,大殿與右殿上了封條,嚴禁閒雜人等進入。上封條的原因,是這些殿廟空間是要給本科代天巡狩的王爺使用,等請水之後,迎接王爺進府之後封條就會取下。掛有中軍府的左殿,前方有著裝完整的班頭,正拿著令旗在跪著手合十的民眾身上揮著,一下子頭頂,一下子後腦勺的,學長說著,這是幫民眾趕走壞運、迎來好運。還有一種,像古代衙門一樣拿木杖打屁股的,透過皮肉苦痛來消耗厄運以迎接好運,這需要經過擲筊詢問,同意才執行。學長用了一個淺顯易懂的說法:中軍府就像是維安部隊,為王爺出巡時維護秩序。


就在學長家用過驚人的「東港媽媽隨便煮煮」晚餐之後,繼續ing。


學長帶我來到了有東港家將源頭之稱的共善堂,「八家將」其實只是俗稱不只是八位。孩時記憶裡總有看起來平時屌兒啷噹的大哥哥會有幾天特別嚴肅,臉上畫著黑白紅的色彩伴隨著噹噹作響的鈴聲練習著特殊的步伐。家將,踩著約定意義的儺舞,頂著厚濃的臉譜為神明做前鋒。除了家將還有「十二家司」與只有小朋友才能擔任的「五毒大神」。學長有說,小時候有很多小朋友都搶著想要扮演五毒大神,最後出線的條件則是需要品學兼優才行。


來共善堂有點像打招呼,因為家將開臉是意味著迎王開始的象徵。開臉,就是在臉畫上扮演的神將臉譜之動作。據說家將開臉過程是很神聖的,幾乎不給外人參看,更何況是我這個初次到訪的外地人要拍照紀錄。


再次大聲說:有學長真好!


在共善堂也看到一個奇妙的場景,有一桶水插著點燃線香,旁邊還有一盤切著蕃薯?紅蘿蔔細條的盤子,也插著線香拜拜著。學長看我大驚小怪,笑著說:那個是給兵將的馬匹糧草啦!古時候帶兵出巡不都要騎馬,所以也要準備給馬匹的食物呀,把看不見的具體化了。


順帶一提,共善堂特別的不是單有家將之源,還有天公爐前的大匾額寫著「共善堂、進水宮、共意堂」三個單位,說明了這個地方是由三個單位一起出錢建造的,一般來說都只會有一個。


東港還有一個普遍特殊現象,擁有全台灣最閃亮的神轎!每個神轎都是花枝招展、艷光四射,佈滿了奪目的LED燈,有的還有跑馬燈,看得讓我目瞪口呆,好豪華浮誇呀~~!


就在聊著看著之時,突然間有一批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鑼鼓喧天與鞭炮聲先到,接著人與神轎也來了。因為個子矮一下子就被擠到後方,努力地墊著腳尖看著,似乎先是有類似家將的人先到共善堂大門口敬拜後,接著是神轎的三進三退,還有類似交換禮物的儀式,最後是乩童上陣,之後退駕。學長看見我那可以夾死蚊子的眉頭大皺,嗅到我的狐疑,「那個有點像是神明跟神明之間有認識,來打招呼啦」,哇!好隆重、好有規矩禮數的進來坐坐呀!


東港迎王的前一天,一切都準備就全。


東港迎王的第一天,清晨六點在共善堂,來此開始展開迎王祭典的序幕,記錄著家將開臉的時刻,除了開臉以外還輪流著裝,現場氛圍肅穆安靜。開了臉的家將們行為舉止就受到極大的約束,不能說笑隨便,因為開了臉、著了裝,就是代表著神祇。


場景來到東隆宮,這裡聚集了大批人馬轎班,正等待著大千歲的一聲令下前往海邊。東港迎王最大場面就是第一天的「請水」與最後一天的「送王」,發生地點都在鎮海公園,是個砂質海灘。迎王的第一日「請水」,當天將匯集來自全台約略200多頂神轎共襄盛舉。


「請水」到底在做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有專人在海邊等神明回應,由海邊跑到主舞台回報請到的王爺姓氏,再跟東隆宮的大總理經過三次確認答覆一致,才是真的請到王的儀式。據說天上的王爺總共有36位,請王所需時間不一,是一個很難控制的過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王爺是否到來,祂什麼時候來,或者請幾次才來。



請水當天就像是個三年一次的園遊會,鎮海公園入口兩端的攤販擠了各式各樣的小吃美食,沙灘上聚集了各式各樣不同風采的神轎,轎上神祇的服裝飾品也有趣的樣式,在這裡,頭一次看到「五毒大神」與「十二家司」的裝扮。而沙灘近水處也設置了警示線,因為,隨時都會有神轎衝下水(驚)。


我用鏡頭記錄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的、被現代醫學解釋著「精神解離」狀態的起乩,有人捧著不停飄香的貢爐,給那閉著眼、綁著紅色頭巾、嘴中念念有詞、鼻水橫溢且似乎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乩童。而鄰近鎮海公園的鎮海宮,廟埕正上演著熱鬧的宋江陣。




請王這一天滿街的人潮,不只是看熱鬧,還有關心這文化的人。


這科迎王,我只有參加第一天,沒辦法,死上班族假不夠。如果跟我一樣,對下一科迎王躍躍欲試的朋友,在此獻上最真誠的建議——「送王」當天最後的燒王船不要參與比較好。當人們在讚嘆燒王船炙熱燦爛的火焰之時,在整個慶典裡,這個時刻是最危險的。根據習俗,送王之時,滿船乘載著許許多多的厄運髒物,透過火焰將其送離或毀滅。在早期送王之時,東港的人們一聽到王船要移動至海邊的聲響,就趕緊躲回家中不出門,避免惡運纏身,那種感覺就像我們躲避著裝好裝滿的垃圾車一樣。時至今日,這文化意義反而變成大家最關注何時燒王船,在瞭解祭典意義的人眼裡,反而哭笑不得。甚至還開玩笑說著:外國人不懂,還以為燒王船是巨大的營火會,還在旁大口大口喝著啤酒邊跳舞呢。


2010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活動,三年一次的巨大熱鬧平安祭典——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在11月4日清晨的「送王」,熊熊火焰中落下炙熱的句點,而這個句點不是句點,是澎湃心熱的期待下一科的到來。


文化來自於生活,而土地的意義需要有文化來豐富。一個文化的產生能探討的意義有很多,有道具、色彩、動作舞蹈、順序規矩,或因時空背景之下產生的故事演變等,如果只是片面的用「迷信」角度來看待,而無法打開心胸欣賞,或許不會有什麼損失,但如果你是一個熱愛土地或急欲尋找自我文化意義的人,更需要寬廣視野閱讀吸收理解。


如果你還不知道這個祭典,建議可以看一下的紀錄片,先有個初步了解喔。




Comments


感謝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