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一期一會—31屆關懷盃



安靜不語的眼光持續遠眺窗外,靈魂浸泡在好久不見的海岸美景。海浪溫柔地拍打著沙灘,海中央的龜山島緩緩地往視線左方消失,天空披著一層香草藍,微甜,大部分都會巧遇晴天的,能看到絲柔質感的陽光灑在海面閃閃發亮是常態;當海景過渡到山景時,天空的彩度也隨之巧妙變化,穿上蔚藍濾鏡,雄偉綠鬱的山被各式各樣不受控的白雲圍繞。

 

欣賞壯麗山海美景,這樣極微小的平凡幸福,是每年前往花東參與關懷盃志工服務的額外贈禮,百看不膩,療癒。

 

「4天賽事/10座球場/62支隊伍/130位工作人員」交通組長限動如此寫著,速寫著本屆關懷盃運轉的輪廓,解壓縮工作內容細項,繁瑣到無法盡述。

 

為了讓賽事順利進行,使場上眾多可愛動物們安心專心快樂的打棒球,場務組必須實地勘察,安排所需物品到場就定位;監場志工們必須得像場地保母般關心著場地的大小事,確認器材物資是否就定位並發送,督促球僮撿球與整理場地,回復比數與紀錄……等等諸多雞皮蒜毛小事;交通組負責運送工作人員、貴賓與物資,用「Uber司機」一詞來形容應該貼切十之八九;活動組操辦著開幕與閉幕儀式所有活動流程運作,還有協會會員的回饋鄉里活動進行;總務組負責物品調度與便當訂購,還要處理場地突如其來的設施失靈狀況;財務組不只有付錢,各式各樣雜支核銷;媒體組接待媒體與安排參訪內容與新聞發布與撰寫相關內容;攝影組四處捕捉紀錄影像,留下永恆;美術設計組、競賽組與企劃宣傳組更是在賽事籌備階段就開始動工,賽事結束後還有他的事,工作時間橫幅超過5個月…



 以善為出發點,開放所有可能,大方提供實驗舞台,是我認為的理性條件。謝謝關懷盃給予的空間,讓我從籌備期以美術設計的角色加入,直到活動現場結束。隨著賽事壯大,組織的運作調整改變,嘗試一些新作法。在本次關懷盃的現場工作,有幸變成監場組組長,能到各個比賽場地巡場看看,欣賞每座球場的風景表情,也終於能擺脫蹲點的固定視角,綜觀監場組的工作全然樣貌,與過往帶領營隊的經驗交叉比對,思考著優化的可能性。

 

要做大之前,要把小做好;追求達到更好之前,先客觀評估能力是否可及,給自己階段性的目標達成。想起以前待在活動隊時評估活動成效的鐵則:安全第一是基本標準,其他的都有機會磨練變得更好,畢竟紙上談兵是一回事,上場打仗又是另一回事。「下一次會更好」不是推託,是給自己的期許目標。每次行動得到的經驗,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是自己願意對生命可能性的嘗試,也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實踐。

 

啃著思思念念的阿鋐,用接地氣的美味與當地連結,味蕾觸發著感動。

 

當我們以為關懷盃受到呵護的對象只有參賽隊伍的小朋友,但事實上還有為了賽事共同努力的夥伴,也讓我們光明正大的約會出遊(誤)。

 

這群志工們來自四面八方,各有本事,極多數都是持續到場超過4年,不計較利益,全身心投入的服務工作。「為什麼會一直想要來『關懷盃』呢?」是我這次四天三夜裡最常向志工提起的問題,根據他們的真誠回復而統合結論,「給自己專屬的心靈充電之旅」是最中性的答案;有時候也會想著,所謂的飲水思源是否是情緒勒索的具體,對於從原鄉出發的協會會員們「為什麼必須要回來關懷盃?」的理由也只有他們知道,但不爭的事實是,野球孩子們在球場上的純然喜悅笑容與努力拚搏帶來的感動,有著一群大人們的願意奉獻與默默守護。

 

「你們是怎麼了?怎麼那麼喜歡關懷盃?有被下藥嗎?」這話也是這幾天我不斷打趣防護組同學的對話。感性的眼淚都在晚飯時刻敞開流下,反映他們對這盃賽的情感,還有參與過的防護組學長姐不辭辛勞地來探班支援,就是要來關懷盃看看,單純濃厚的感動,讓他們開車環島一圈也不累,這樣的瘋狂與年輕,欽佩。某種程度而言,我也是看著這些弟弟妹妹長大,眼裡寶貝的風景,套句朋友說的:「姨母的孩子們,而且還一直生!」

 

愛,或許是所有感動的原點。人性是這樣的,當我們願意對特定事物持續投入時間精力等,一定是從該事物得到什麼,或是覺得重要的什麼,那份無可取代,只有自己知道的什麼,也是屬於個人私密的心靈寫真。

 

年紀越增長,對「不變」的感受越是覺得珍貴與難以擁有,因此,「活在當下」便是最積極的作為,用體感保存經歷過的永恆。我們都是在有限的時間裡追尋無限的意義,建立完整的自己,創造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不一定要大,小也有它的好。我們能夠健康的相聚在一起,就是一種美妙。謝謝關懷盃,謝謝大家,感恩的心。

 



Comments


感謝您。

2025 © Monica Cat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