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原來,我們的採訪作業做得很細

採訪當日巧遇萬安演習,天空還突降大雨!一下子台大校園裡就多了許多小水池,攝影師卡在車上。看著大雨,心裡默默想著:「這雨這氣氛,跟本期主題又有呼應了。」那是一種迷濛之中的探索,又像在等待著放晴的奇蹟,這樣的生命巧合自今年起開始,不禁覺得有趣。


還有一種冥冥之中的註定,因為今天採訪之後,後天教授就要飛往埃及進行第三期的考古作業了,一切都老天爺安排的剛剛好。


一如往常在拍攝完成之後,我跟在旁聽著採訪。很幸運地是,受訪者往往都能放心地與我們分享,有時甚至說了好多內心話以及隱私等等。每個媒體都有自己的工作立場理念,而我們是在於闡述傳達,並非揭人隱私或瘡疤,這樣的共識也連帶影響了我們的合作夥伴。


共識到一定的時間,考驗著大家是否還能繼續長久合作的關鍵點,似乎就是取決於信念跟人格了。


且,現下速食資訊時代,媒體因為擁有絕對話語權,在採訪過後不見得會讓受訪者看過稿子就直接發稿出去了。而我們選擇多了「要讓受訪者校稿」的程序。的確,這會增加編輯團隊工作量還會影響進度,只是少了這道程序,似乎很多卻重要的細節就因為「趕時間」被忽略了,例如:資訊正確性、個人隱私等,這似乎就是考驗主事者-媒體的工作品德了。


或許有人認為,書籍雜誌等傳統媒體,散佈速度與影嚮力似乎慢慢的比不上新媒體。但現在人們想要收藏報導,往往是我們這些舊媒體的工作成果呀。


又不知不覺地想到《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劇情。


每個行業都有職業道德,本期跟訪讓我進階體認到一件事:「採訪是要讓受訪者感到尊重,才會心安地願意侃侃而談。」畢竟我們是採訪,並不是狗仔。「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工作與人格都是各有堅持,也是一種信念的執行,更是自重。






Comments


感謝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