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庄跤人(裝咖人)《夜官巡場》


《夜官巡場》是張具有地方風土的台文故事專輯。民謠搖滾融合北管曲調,立足真實的生命經驗為基礎,構築出人鬼神相處模糊的世界,以鐵漢柔情之姿分享故鄉風景。


嗩吶齊發的開場,超過癮!很難相信這是首張專輯,內容聲音等各方面都超乎想像的穩重。最為欣賞編曲與歌詞,每聽一次,就像是閱讀過一本鄉土神話野史,充滿吸引力;演唱說念口氣到位,十分生動,非得把專輯裡把故事聽完才能離開。喜歡這專輯裡將傳統南北管樂器的聲響、西方搖滾樂曲調和地方民俗詞彙等,融合出保有風土又兼具文雅的聲音質感,通暢順耳。


對創作者來說,作品就是自我的延伸。專輯是音樂人表述想法與展現技術的完整作品,經過吸收消化與精心編排後展示在大眾面前。《夜官巡場》專輯涵蓋了台灣民間熟悉的「鸞堂信仰」、傳統南北管戲曲運用、地方鄉土文化、民間祭拜陰廟的習俗、台語文與二二八事件等,豐富精彩。為避免自曝本人之短,即概要提起過往比較少分享的看見。



*鸞堂信仰

收錄在專輯的〈乩身〉,或歌詞描述神靈附體「起童」等,都是鸞堂信仰裡的儀式一環。據說,鸞堂信仰的前身源自中國神話,西王母身邊傳遞訊息的靈鳥傳說,衍生出分工細膩的宗教信仰科儀。《夜官巡場》專輯封面設計概念,猜測是由此發想為基礎,再搭配金童玉女構成畫面。


精神科學將神靈附身解釋為精神暫時解離。根據我的體驗理解,跟演員詮釋角色過深,而無法抽離角色的狀態非常接近。某種程度而言,這專輯歌詞的闡述態度,像是寫詞人自願替為故鄉的乩身成為其口,寫下這塊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那些不應該被忘記的事。



*關於嗩吶

背景脈絡清楚、人物鮮明的專輯裡,聲音出現的合理性,讓作品內外在更加穩固與鮮明,不會使聽眾從專輯離家出走。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獨立樂團的作品,融入具有濃厚傳統民俗氣味的器樂聲,創造聽覺的新鮮刺激,讓作品聲音氣味與核心內涵緊密相扣。


嗩吶是這波聲響運動中常被運用的。聲音響亮、穿透力強,具有剛毅的特性。它原是漢人常民生活中熟悉的器樂聲,存於生活主要娛樂:北管戲曲、傳統道教廟宇祭典禮樂與生死大事等都會聽見。不能忽略的是,至今台灣民間信仰裡道教仍佔大宗。在外來強勢文化的撲襲與經濟發展下的工商社會,農地變成水泥大樓,漸漸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與內容,嗩吶也隨之被弱化。它原本就存在,只是被邊緣。


嗩吶是否只能被運用在鄉土情懷呢? 我選擇賴皮,把問題交給音樂人。



*好好說話

每個語言都有其組織邏輯,台語當然也是。語言最終的目的是傳達與溝通。如果我們願意追溯,文字尚未普及前,語言是以無形體的音調存在著。也因為這樣,發音咬字都攸關詞意是否能被傳達與接收。語言是順應生活的,銜接詞彙的前後文或歌詞,若不是在自然合理的狀態使用,會容易造成語句不順。


因為時代背景之故,台語等台灣眾多語言逐漸消失中。為了彌補對語言使用的

空乏,有人選擇返鄉生活,把自己種回文化裡,連接拾起生活裡的語調,從根長起;或聘請語言專家,修潤指導詞彙和發音等。即使起步蹣跚,在持續的使用與學習下,終將能把話好好說清楚。


好好唱歌等於好好地把話說清楚,不是嗎?



*神話的存在有必要

引用日前聽的Podcast學習到的一段話:「如果這神話可以被流傳,就代表我們還活在那神話裡。」儘管許多神話或鄉野奇談內容裡充滿眾多的不科學,但是抽絲剝繭細看,躲在它背後的是人性,以及支撐起該時代人們的價值核心。

-


推薦欣賞:

1-〈花神〉+〈花巷〉:由地方傳奇出發,描寫關於男女之愛的抒情歌

2-〈夜官〉+〈出庄〉:夜官奉命出巡,普濟孤魂,慈眼視眾生

3-〈花下媒人〉+〈寫予你一條溫柔的歌〉:神鬼祝福,溫柔和解的世間情

4-〈乩身〉+〈羅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段這樣的故事

5-〈拜請〉+〈林秀媚〉:輕快淡寫下的悲劇最刺心



- 2022.9.15 補充說明

有乩身不一定就是鸞堂信仰,但是鸞堂信仰裡的確有乩身也需要起童。


鸞堂信仰是在清朝傳入台灣的,有儒家思想為基礎,又被稱為儒宗聖教,供奉神尊以關聖帝君為主,據聞是關聖帝君奉文昌星君之命下凡推展正信,再有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為基本組合。起乩時,會有鸞生接下神諭,透過像鳥嘴的Y字型柳枝或桃枝木樹枝在沙盤寫下。


據專輯歌詞所描寫,守護村莊的神—侯爺是赤面蛇尾人身。在我粗淺的認識與印象裡,好像在《山海經》裡比較會出現類似侯爺身形的神靈,西王母也被收錄在《山海經》裡。


位於嘉義民雄的火燒庄,當地最富盛名的信仰應該是大士爺。大士爺算是一個集合名詞,代稱在清朝乾隆期間因械鬥喪身的泉漳移民亡靈,沒有既定的形體。只是,因為不是當地人,侯爺到底是否在地的特有神尊?還是被創造出來的?無法判斷,總覺得侯爺應該是大士爺的變體。


侯爺這名詞,應該是個體面知識階級(宮廷劇遺毒?)。鸞堂信仰有一陣子被視為占卜術,在清朝的讀書人階層相當盛行,如果是侯爺還是人也在清朝活過時,或多或少會接觸到的。

コメント


感謝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