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廖士賢《西部》

  • cat16punk
  • 2020年4月23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1年7月20日

2019年,廖士賢的作品在台灣音樂圈裡像個黑夜刺客,在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2018年10大專輯」拿下一席,金音獎與金曲獎都有攻城掠地成功的戰跡。


以「壯闊如史詩般的優雅」是這張專輯得獎的評語,費了一番周折才買到,閉上眼靜下心聽著《西部》,拾起對嘉義的愛與愁。聽著這專輯,腦袋浮現的盡是兒時記憶,如煙如幻浮上記憶的水面。


電子顆粒感與隱晦伏藏的民俗器樂聲,響鋪滿了朦朧的灰白想像,〈遙遠的所在〉散發如紗如霧的想像聽感,活似用遊魂飄浪視角寫成的曲子,渲染力甚強地吸引著我進入到曲裡。不知為何,前奏重複的電吉他樂句總是給我強烈的鬼差迎面走來之感,但不是害怕反而有種莊嚴之聖;〈俗花〉擁有古典樂的優雅,大提琴的撥彈節奏宛若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腳步。令月光失色的七彩迷朧之花,穿梭風塵自在來去;〈西索米亞〉歌詞以第一人稱描述著靈魂離身後所見與對留戀人世的情感,旋律轉合台灣殯葬文化中的送行樂曲,哀傷曲調裡開闢了些詩意,隨著送行隊伍的緩慢步調,一步一點堆積滿於心但不說出口的告別;〈轉〉像是唱著師公們進行魂體輪轉法事時給予的異想;〈掖夢〉是撒網也是捕夢,好喜歡歌詞裡的「希望啊希望/船長啊船長/敢會使報我看故鄉的電火」那是離鄉討海的人思念故鄉的回望,似乎看到故鄉的光就接觸到希望,然後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回鄉⋯⋯。


透過法國籍編曲家構築的聲響,恢復了台語原有的古典雅緻,衝擊了台灣人習以為常的台語歌曲印象,喚醒人們聽見這語言裡存有的氣質。我們也可以從歌詞與配樂裡的聲響,領會其記錄的風俗,觸及創作的核心。


這專輯讓我喜歡的有聲響上的平衡。怎麼安排帶有民俗與祭祀感的聲音安排,不再讓人只感受到對於逝去的恐懼和排斥,嘗試突破出現的樂曲風格,同時還要兼顧整體呈現還要有古典樂的優雅以及電子樂的現代感,這很考驗製作人的取捨。(講的你好像很懂 XD)歌詞精煉如詩,內容已不見男女之間的情愛,而是昇華出生命歷練給予的靈魂層次。也因為這樣,才有辦法跟樂曲得以相襯,才能優雅。


專輯裝幀設計色調以灰階為主,以西部濱海公路61、台西往鹿港路段的鳥瞰影像為設計主軸,將海岸線輪廓修整成男性人像側臉。打開專輯,沒有囉唆不好收納的多餘裝飾。完整敞開時,西濱公路路段就在你眼前展開,視線順著蜿蜒的公路遊走,彷彿人也隔空神遊了創作靈感之地。簡約、成熟,與音樂作品相輔相成的內斂設計,喜歡。


這專輯,我想我會歸類在需要寧靜時候聆聽,開夜車最佳。我也會推薦給有一定生命經驗的大人們聽,因為他們聽完感觸一定比我更多,更能品嚐專輯裡的氣味與情感。當然,如果是以台語為母語的大人們聽這專輯更好,應該更走心吧。


推薦曲目:〈遙遠所在〉〈阿強〉〈西索米亞〉〈掖夢〉

〈遙遠所在〉https://youtu.be/O0ophMSaXvQ

〈阿強〉https://youtu.be/C-161K4xJE0


-


寫文之時,常隨著旋律想起在朴子外婆家街道上讓我流連忘返的廟會,那是一年一度的地方盛會,裝滿各式異彩的花燈就停在街上,忘了是哪個大人陪著吵著要看完的我。在接近傍晚之時,他領著稚幼的我一人搭著公車,坐在第一排第一個靠近車門位置,那個位子司機很容易注意到我的存在。親戚再三囑咐著,一定要搭到底才能下車,同時也拜託司機注意。路上我睜大著綠豆眼直視前方的擋風玻璃不敢睡覺,雙手緊握扶桿,搖搖晃晃地回到總站,媽媽騎著白色打檔偉士牌機車來載我回家,車尾燈上方掛有一顆輪胎,那時腿短(現在好像也沒有長到哪邊),常常得踩踏著它才能上座,那次的看花燈記憶與獨自一人搭公車的場景,也是僅存對外婆家的記憶。


還有小時候很習以為常的歌仔戲跟布袋戲,堆積我這張專輯的感受理解能力。對嘉義的情感,山多於海,不知道那面女兒牆,何時可以恢復它原有的石砌堆造之姿,目前穿著不是它本意的一身紅色衣。它的原樣,才是我心中最完美的樣態,也是還原刻意被掩蓋的故事。





Comments


感謝您。

2025 © Monica Cat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