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溫柔相伴困頓的日常—《目麻》



​上次聆聽瑋傑(裝熟稱呼法)是2020年《夜色》專輯,回想當時聽歌的理解,感受到他想替從事基層辛苦勞動的本土外籍勞工發聲而瀰漫著躁動與熱切的能量,描述著他們投入工作的身心狀態;另一面理性的「木耳」計較著整體錄製處理表現,訝異著沒有第一張專輯的青澀,細細欣賞這成果背後的琢磨。

趕稿的深夜反覆聆聽,《夜色》陪伴著我對著螢幕處理如流水日常的採訪,若是文字內容與歌裡敘事雷同和曾聽過的故事吻合時,往往走心而溼了眼眶。在習以為常的深夜,數不清的諸多無名你我他,下班後驅動著與工作搏鬥後的光榮身軀消融在回家路途裡,寂靜灰黑,不經意抖落的疲憊塵埃與街燈相遇,在照拂的燈光裡無聲無息、無形無量的落下,有時閃閃微光說著「辛勤的一切都有生命的祝福。」

《目麻》專輯將敘事時光往前移,來到日落黃昏欲進入天黑的交替片段,也是視覺上感覺天最黑的時候,南方客家文化裡「目麻」一詞便是用來形容這片段。這時刻被瑋傑詩意借用為專輯核心概念,隱喻生活日常的過度光景,招喚一個即將離鄉的靈魂進行最後的人間回顧。

瑋傑的作品顯露出鄉土情懷與社會寫實兼具的特質,在尚未細讀歌詞本裡的解釋之前先聽一輪,在吉他聲的牽引之下,「溫柔」與「安撫」是貫穿整部作品聲音的骨幹,給人一處能安心靠岸的舒緩空間。隨著文案詮釋與歌詞敘述使我浸泡作品裡,解讀內容觸及流行歌鮮少討論的眾生相,深深感受到這專輯訴說的,是給現在「青、壯年大人」面對日常困頓的同理陪伴。專輯討論的議題現實感滿厚沉重,在「不濫情、溫柔堅定、投入不自溺」,聲音配置調整成輕巧舒服為主軸以取得整體平衡。

開頭以環村山景〈遶庄〉為出發點,尾聲以順山的河景〈洽水〉為句點,專輯重複撥放時可聽見兩首歌串聯形成的循環,是編曲與聲音設計的巧思,也像是暗喻日復一日的過著;無論是自然的鳥叫蟲鳴、打雷雨聲或是都市叢林中的各種警示聲響,透過生活周遭的環境聲營造同在的空間意識感,拉近作品與聽眾之間心的距離。月琴聲輕快的吟唱聲裡〈遶庄〉,漫步穿越過故鄉山間小路後,〈鹹魚〉調皮幽默的貝斯運載著歌曲行進,帶領聽眾進入最熟悉不過的都會工作競技場,敘述著職場日常的「正常發揮」。無法安頓的情緒與各種處境摩擦,這過程裡,有時第一人稱視角闡述感受,有時又是第三者的觀察與安靜陪伴,也是透過旁觀而反照內在。

專輯裡特別欣賞的作品是〈轉夜〉、〈路人風景〉、〈尋花〉和〈目麻〉。

〈轉夜〉提供時空切割的對照視角,一樣都是工作挫折困頓,在農村與都市發生的沒有不同,在歌曲裡展現對於正在經歷困頓的生命之疼惜。小號在聲音詮釋上大多數擔任悲慘壯烈的號角聲,猶如輓歌般的哀傷奏鳴,但在〈轉夜〉裡貢獻的聲響是祝福與希望相伴的晚安曲,溫暖柔和,聲線突出舒服;〈路人風景〉瀰漫著坦然釋懷,換位思考著人與人相會的際遇。經歷過無數次的路人風景之後,「熟悉」悄悄的種下對日常的安全感,得以繼續展開每日生活;〈尋花〉成果是花的豐華綻放,極盛之後就步入衰亡,但「至少曾經燦爛」而奮力過,Toru的鋼琴聲是溫度力道剛剛好的陪伴,也是前奏花開的聲音,純粹中帶有聖潔感,領著聽歌的你我順著旋律在歌裡流動;如暖流般的〈目麻〉,不渲染催情,帶著珍惜與滿足的心意轉身告別。

專輯視覺設計恰如其分的表現專輯主題,注入了土地氣息,孕育出寧靜透徹的力量。這張專輯宣傳方式也很特別,跨領域的結合心理學舉辦唱談講座,透過作品與社會進行更深入的對話。真是一張溫柔療癒、充滿人性關懷的作品。

人身難得,「有效期限」的人生亦復如是,限制是神給人的禮物進而確立存在感。在生命結束之前完成多少自我實踐,就是在人性裡展現神性。遊走過渡,經歷過段段轉換心境姿態的「目麻」時刻,相信在你的生命之外一定有善良願意無條件的承接住你,然後會更有勇氣的品嘗體會所謂人生。


Comments


感謝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