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燒金蕉》專輯
- cat16punk
- 2019年12月1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1年7月20日
知道「百合花」這團,是從喜歡的樂手臉書看到的,甚至該樂手還說:「百合花太酷了,一定要去看現場。」就在買到專輯開聽第一首時,瞬間明白也贊同了。
如果你不是個偏激宗教信仰者,不會排斥可能讓人聯想其他信仰的聲響;再來,如果生長背景恰好有使用臺語習慣,甚至看「楊麗花歌仔戲」不用看字幕就聽得懂,在這樣擁有理解臺語能力下,聽專輯時就容易進入百合花所建構的臺語樂曲小宇宙。
「也太天才了吧!」是聽完第一首〈緊中冷〉的驚嘆!
開場曲〈緊中冷〉,先走一段響板與鑼鼓打出傳統戲曲節奏,搭配起花旦腔,唸了一段具古漢語臺語官話、具敘事性口白作為起手式。隨後銅鑼渾厚響起,立刻轉換帶點祭祀味道的段落。緊接著戲曲風鼓點響起,再以清唱迎接著鼓聲進場、貝斯跟上,將原有的傳統樂曲氛圍增添了現代感,變成了新鮮有趣、富臺灣文化色彩、不俗氣也不俗套的開場。曲末,鋪排了輝煌威武的聲響增添遼闊的空間感,宛如神將出巡的排場。這些聲音怎麼有辦法混得那麼協調呢?
撕裂用力地唱著的〈迌〉,「衫仔褲穿歪歪/面腔激歹歹」歌詞生動描寫了「𨑨迌仔」的姿態。𨑨迌仔,在臺語意指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甚至是黑道的人,在這歌指的是黑道。短短約兩分多鐘的歌曲裡,還翻玩混入了臺語童謠《天黑黑》,還改了點歌詞卻接得超合的,怎麼會這樣!?為什麼是選《天黑黑》呢?是因為歌詞「旋鰡鼓」-泥鰍聯想到鱸鰻,而「鱸鰻」詞音同「流氓」臺語發音,如此回扣到𨑨迌仔的意義上嗎?好想問樂團喔~
混搭的不止〈迌〉,還有〈醫生〉開場串玩了《青蚵仔嫂》以及整張專輯最喜歡的〈一枝草〉,翻玩童謠《白鷺鷥》一句歌詞。
濃濃臺語古早味還在其他作品都找得到痕跡,例如:〈一枝草〉添加唸歌元素、〈早知莫頭胎〉類臺語電台戲曲開頭曲。在〈哎喲你啊〉曲末的男女對白流露著早期愛情片氛圍。隨著火車駛遠的離別情緒,接著下一首〈醫生〉,順暢的根本就像是聽了一部極短篇臺語愛情連戲劇呀!〈腳麻麻〉像極了添加藍調的勸世歌。極諷刺的〈藝術家〉,刻意模仿早期男歌手帶有日本演歌的唱腔,曲中還收錄安排老師上課談美的片段,這樣鬧很大的安排增加歌曲的張力與趣味性,私認為是本張專輯裡最嚴謹的戲謔呀!
與專輯同名的〈燒金蕉〉,滿滿地道臺灣酒席文化聲響鋪底,勸酒等叫囂聲閉上眼就身入其境,感受歌曲與生活的交織紀錄。每當隨意哼起「燒金蕉~燒燒」,就隨即掉入歌曲裡的場景。儘管歌詞乍聽之下很無厘頭,但細聽後會發現,都在出其不意的狀況下呼應歌曲氛圍。
這張專輯的厲害,在於將大眾既定觀念下傳統樂器樂曲聲響與有時代感的臺語聲音,如:廣播、電影、唸歌甚至童謠等元素,很驚喜且順暢地融合使用,捻和創造出既年輕新鮮復古又有態度的臺語歌作品。且挑戰將傳統戲曲器樂們既能按照傳統定義發聲,卻又能恰如其分地在流行旋律上找到安身之處,讓這些樂器能有機會不再只是在特定演出才能聽見,好酷。超級喜歡聽似嗩吶聲響音齊發的氣勢呀!
百合花這張《燒金蕉》,專輯視覺設計上為了配合古早味又兼具戲謔感,將傳統祝賀的花圈樣式經簡化過的、以色塊組成,配色組合上充滿古早味之俗艷效果,與音樂本質絕搭。音樂上驚喜又天才地融入爺爺奶奶年代的臺語流行娛樂聲響,再賦予新生命的放聲展現,讓逐漸消失的臺語音樂與娛樂聲響能有新方式被欣賞,這是我熱愛這專輯的原因。它不是ㄎㄧㄤ,是以天兵之姿出現的精彩。
初聽這專輯時,並不知道是融入北管器樂與曲調,是看了字級小讓帶老花眼鏡的同事抓狂的之歌詞紙才知道,故不入在心得本文。
而「金蕉」是香蕉的臺語直譯,寫此文時回想到小時候曾吃過一個十分奇特的補湯。依稀記得是在寒冷的冬夜,那是未成熟的青香蕉,脫皮取一條不切段果肉,再放入清水與些許高粱酒齊下電鍋煲煮,煮好之後只喝湯。不知道這樣的吃法,是不是僅限爺叔輩困苦的農家之特殊飲食。我只吃過一次,但是味道太奇特了所以深深記憶,也就那一次就再也沒有人會煮了。嗯,謎樣的香蕉。
期待有機會聽百合花現場,再來見證現場是否還有更多驚喜囉!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