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篇文章才得知,原來人們口中的靈感女神Muse繆思,是古希臘神話裡統領藝術的9位神祇總稱,分別掌管繪畫、文學、雕塑等等不同領域。古希臘社會文化裡,音樂擔任了藝術教育重要的傳遞媒介,Music也是從Muse演變而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順帶一提,匯集繆思的地方在哪裡呢?是Museum(博物館),因為那裡是給人們學習親近藝術的地方。
翻閱中華文化,最早跟音樂相關紀錄的,是先古大帝葛天氏執牛尾載歌載舞,向天祈求風調雨順、萬物興盛。這個故事裡音樂與舞蹈同時出現,結合成祝禱的儀式,將訊息送達天聽;而中華文化傳統五聲音階——宮(Do)、商(Re)、角(Mi)、徵(Sol)、羽(La),還與玄學「五行」緊密相扣。西元前400多年《黃帝內經》之《素問》篇內〈陰陽應象大論〉提到,五音分屬五行,對應五臟五味與五種情緒聲音(註1)。對症下藥,聆聽對的音樂有益身心健康。音符成為調劑身心的媒介,導入醫療之能;跳開中華文化,回到臺灣,原住民族傳唱的古謠,藏著祖靈體感天地的奧妙與長輩生命淬煉的智慧。音樂化為一條河,乘載智者的叮嚀,透過聆聽流入一代代後人的生命裡。
無論向天祈禱、醫治、長者的囑咐或傳遞知識的媒介,音樂宛若是一條條傳輸意念的導線,只要有空氣能運送聲波,音樂就能被聽見。綠光劇團《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劇裡有句動人的台詞:「你姊姊不懂德布西,她聽的是感情。」姊姊不懂的,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時代背景、曲風結構與音樂技巧等需要學習的知識,但旋律乘載的感情,跨越學識藩籬讓姊姊明暸。人對情感的領受沒有國家、種族、語言、性別、學問等區分。音樂傳遞的情感,不需要言語就能被理解。
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因為與社會脈動緊密結合,是當代音樂人想說的話,唱出人民的心聲,記錄了時代樣貌。剛落幕的一年一度華人流行音樂盛會——金曲獎,其中被討論了數十年的,即是用語言來分獎。臺灣經歷了多次民族融合,島上流通的語言不只是十幾種的原住民族語,尚有華語、台語、客語與新住民的越語。臺灣土地上的母語在日治時期就曾遭到危害,後期國民政府的粗殘,使得華語長期在臺灣獨大,迫害其他語言式微。如今,國家面對過往他者惡政的遺果,逐步展開修復。擁抱母語,一點一滴找回對土地的情感、身份的認同,是現在這島人民巨大的集體運動。音樂能突破語言而達到交流的特性來看,回望獎項的設立,是否還要堅持用語言分立獎項,或許需要更多討論與思考。
隨著十五世紀印刷術發明,樂譜開始被大量印刷,只要拿到譜,同樣的音樂就能在多處重複演奏、流通普及,使音樂進入了工業時代;十八世紀留聲機的問世,音樂透過錄音被裝進實體黑膠唱片,擁有軀體,締造音樂工業的重大里程碑,音樂的流傳幅度更廣;千禧年起,音樂脫離實際載體,以MP3的電子格式再度回到無形姿態。而現在,黑膠雖掀起了復古風潮,實體CD夾縫中求生存,串流是現代聽音樂最強勢的管道。中國經典小說《三國演義》第一頁,故事起走的第一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開門見山直言道出:沒有永遠不變的世事。走過近六世紀的遠途,音樂走回無形之初。
只要接上網路,音樂更自由自在地飄揚到全世界。工業化規格與品質創新緊跟著時代需求,並沒有隨著音樂脫掉外殼而消失。關乎風格、旋律節拍、歌詞、樂器器材、編曲錄音,或市場端的A&R、行銷計畫與包裝設計等等,一連串的精細分工下目標只有一個:使音樂傳遞的訊息更精準,被更多人聽見。穿梭千年、跨越國界、走過時代,音樂的目的始終不變。
被問起如何做好音樂,資深音樂人總說:「要好好生活,才能做好音樂。」生活是什麼?一樣米養百樣人,生活樣貌超過數億種,是怎麼樣的生活會被寫成歌曲,使人療癒、得到鼓舞、被人疼惜、使快樂難忘,更或變成傳世經典?創作完成時附載創作人與協作人想要說的話,當它露出與人交流時,那歌收納的訊息就多了大眾的生命點滴,應對聽者的私密往事,化為集體的時代標籤。
知名專輯裝幀設計師蕭青陽說:「一個人跑更快,一群人跑更遠。」起於個人、串起眾人,由點制線,形成一面巨大的共感之網,將原本陌生的你我都能因此靠近;今年金曲獎頒獎典禮,擔任開幕表演的阿仍仍(阿爆)領著母親的交付—「一群人演,好過一個人演」同站上舞台,使能量極大化,綻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儘管是唱著我不懂的排灣族語,但全身細胞仍舊感動到不行,雞皮疙瘩一陣一陣波起,甚至連隔著螢幕的觀眾都能感受那不可思議的音浪威力,心悅臣服。愛情不用翻譯,感動不需言語,阿仍仍帶來的演出就說明一切,也是她用音樂傳遞的訊息引起共鳴。
音樂如此特別,無形卻有力量。聖修伯里著作《小王子》的名言:「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看不到」,最重要的東西跟音樂一樣—無法觸摸卻真實存在,唯有心才能感受看透。音樂人是謬思女神眷顧的幸運兒,是遣使音符療癒傷痛的醫者,也是傳遞訊息的使者。也唯有真心,音樂才會令人感動。
什麼是音樂?我想,你心中有什麼,你的音樂就有什麼;你的生活有什麼,你的音樂就有什麼。自言自語寫下的這些字,算是為這幾年對音樂的領受做的整理與總結。
註1:
《黃帝內經》—《素問》篇中〈陰陽應象大論〉,內容摘要:
歧伯對曰:東方生風⋯⋯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欬,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