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臺北城的十張椅子

頭一次看演出這樣,只敢把Uncore掛在嘴邊,不敢熱情回應。不是演出不好看,是因為深怕淚水隨著喊出的聲音飆灑,沾濕了眼瞼,讓眼線隨著眼淚變成土石流在臉上橫行。明明農曆七月還沒到呀,不能這樣頂著土石流出來嚇人拉~所以忍住!


2019台北市傳統藝術季,邀請了李欣芸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椅子」為構思點,透過音樂闡述臺北城的住民生活樣貌,再輔以影像讓整體節目呈現更加鮮明立體。


就在三明三暗後的第一個曲目〈舊庄敘事曲〉開始。這樂音飽滿溫和,真的別於印象中的國樂演奏的悽涼哀傷或〈十面埋伏〉般的緊湊。閉上眼睛聽著,旋律清新優雅,身體很自然地愉悅開心地搖晃,浸在聲響裡的山嵐霧氣、清麗山麓。


影像描述著南港茶園的茶農,捻茶挑茶坐的椅子已經陪伴他40多年。大螢幕上的南港顛覆了對台北的認識,甚至還有點愧疚。原來南港有山有茶園,不是只有科學園區。雖然只是個寄居的旅人,卻也在斷斷續續在台北生活近9年,對這地方竟然還如此陌生呀。


第二首以淡水為出發點的〈馬偕的家〉,影像裡拍著只有在地人才懂得欣賞浪潮的好位子。「外地人只對夕陽有嚮往」,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把這裡的一風一浪一巒一光都細收著,「大概是這裡的溫暖讓大家忘了潮濕吧。」音符輕拂,竟令人起心動念地想要在淡水養老。事後和巧遇的朋友閒聊時,她笑著說:「淡水真的很潮濕,書很容易發霉,妳考慮清楚。」


直到第三首〈富賈與苦力〉著力於大稻埕,開始出現大量的中國五音,但音符被收編整幅地不流於俗套,好聽!影像裡播放著好愛的大稻埕小吃——慈聖宮廟埕美味。其實在來聽音樂會之前就想去喝碗豬腳湯呢!「吃久了就有感情」映象中那位幾乎天天報到的中年男子唸著,排骨湯是他對這地方的依戀與依賴,那裡也是我對台北最念念不忘的心安味道,想到就出發。這裡也是大稻埕早期富有人家的傳統早點,也是乘載著大稻埕發跡的改變。


大稻埕的美,真的不只是在霞海城隍廟與迪化街,透過音符流轉帶領,不管你是否熟悉大稻埕,都能被這音樂感動。


令我想到電影《六號出口》的〈野孩子樂園〉一曲不安定迷幻地演奏著,而心神飛往地想要去尋找影像中那位數十年如一日、看盡西門町興盛沒落又再起的修鞋師傅;〈艋舺〉演繹著對於信仰的虔誠與對生命最終安定之路。影像成音時,把各國旅人的語言收納於此,播放時效果很好。


〈霓虹〉一曲很厲害!是一首充滿電氣迷幻風味的國樂曲,混得十分的優秀!!如果可以,現場再來杯調酒隨著旋律搖擺最好,這曲也是會後與友人在咖啡店討論時最有共鳴的作品。這曲用來詮釋繁華信義區。


藉由音樂走過了氣勢滂礡、紀錄台灣蛻變的〈榮耀之路〉。經過七次民選總統的台灣,凱道依舊是社會不同發聲的最終之站,衝撞、撕裂與怒喊,一次次地推進,不可愛但卻讓我們很愛的台灣呀;樂風一轉,〈雨巷〉的詩情浪漫、充滿早期日式風情的曲調響起,領著我們來到中山北路的條通走走。寶美姐與日籍丈夫已經開店四十多年的深夜食堂,溫暖餵飽許多來台打拼的日人的心與胃,看了我也好想探訪。


昊恩身穿改良過的傳統族服登台,一開口就是渲染力十足、情緒飽滿地演唱泰雅古調《好好活著》,真的好聽、陶醉。而伴著歌聲的是烏來山景,還有一位退休後一週有六天都來烏來打卡的女士,就隨意在烏來任一喜愛的角落,擺著椅子坐躺,享受一整座山的寧靜美麗。別於古調中族裡長老為外出打拼的年輕人祈福原意,這樣隨興地生活,也是一種好好活著。


最後畫面,一位名為「阿富」爸爸,背著小孩「啾啾比」 一起登走陽明山,那自然風光就這樣收進眼簾,透過〈魚路古道〉的旋律領著很自然地隨著旋律走入山裡,觸摸被風吹的一波波草浪,那也是音浪。


走文至此,你問我當時演奏的旋律還記得嗎?我一定會大笑的說著:「又不是學音樂的,又不會背譜,哪記得?」但是當下受到的感動,卻奇妙輕巧地落在生命記憶裡,一想起當時的情景又開始紅了眼眶。指揮張佳韻上臺鞠躬謝幕三次,台下的我們都不肯走,直到最後一次鞠躬後把首席高胡手一起帶下台時,觀眾們才願意從感動中醒來離席。在座位上的我,一直在收斂著這場音樂會給澎湃感動,血液裡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無以為名的最小單位,都實實在在地被汰壞洗滌,並注入一股源自於台灣生命力的能量。在散場時巧遇朋友,那時身上「感動的雞皮疙瘩」未退,都走到咖啡廳坐定位了,它才開始退散。


正如朋友所說,臺北市立國樂團藉著這製作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成功地拓寬聽眾年齡層,吸引了年輕族群願意親近國樂。透過跨界的激盪,讓國樂的聲響有了新活力,組織出媲美西方交響樂的婉約動人滂礡樂章與氣勢。在細聽整體的音樂質感與內容,音樂創作人-李欣芸溫柔深情地將她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情感寫入音符,譜成感人肺腑的樂章。而樂器配置上除了傳統國樂器之外,還多了豎琴、多把大提琴、木琴以及鼓,平衡了絲竹樂器的尖利,讓整體聲響溫潤。


直到現在,還想著這場音樂會為什麼令人那麼感動的原因?或許就是這些取材對象就是你我身邊最平凡不過的常民,看似平淡卻甘之如飴地,著實地在這裡生活著。這些人雖然不耀眼,不是什麼名人大師或網紅,卻是最懂這地方的美,小心翼翼且細緻地收藏著一切,品嚐體會屬地的滋味。也唯獨真心熱愛這土地的藝術家們,才能挖掘深藏不露的人事軌跡,找到你我太習以為常的感動,用影像、音樂整理發散,得以讓我們重新再次跟這塊土地連結,啟發對它的愛。


一個土地會讓人感到可愛美麗,都是在這裡生活人們珍惜愛護,由內而外行為實現付出,才得以賦予它如此的樣貌。


如果此時要選出一個音樂節目代表臺灣發聲的話,那麼這個製作就是我的首選!這新鮮精彩的作品真的太令人激賞了!怎麼只演出一場呢?可以再加演嗎?





Comments


感謝您。

bottom of page